渐变焦眼镜的附加光度为3.75D,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值应为()△。A、1.25B、2.50C、3.75D、5.00

渐变焦眼镜的附加光度为3.75D,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值应为()△。

  • A、1.25
  • B、2.50
  • C、3.75
  • D、5.00

相关考题:

渐变焦眼镜的棱镜像羞可导致目标物漂浮晃动,被称为()。 A、曲线效应B、棱镜效应C、泳动效应D、散光效应

渐变焦眼镜内侧隐性印记下方有数字5,表示()。 A.折射率为1.5B.近附加光度1.50DC.内移量5mmD.棱镜为5△

下面()不是渐进多焦眼镜的永久性标记。 A.镜片内侧隐形印记B.棱镜参考点C.近附加光度D.折射率

渐变焦眼镜永久性标记为()。 A.远用参考圈B.配镜十字C.棱镜参考点D.隐性参照印记

用自动焦度计检测渐变焦眼镜的近用参考圈,显示屏可提示()。 A.近用前顶焦度B.近用后顶焦度C.补偿棱镜D.附加光度

渐变焦眼镜永久性标记为()。A、远用参考圈B、配镜十字C、棱镜参考点D、隐性参照印记

恢复渐变焦镜片标记主要的目的在于()。A、验证远用顶焦度B、附加光度C、棱镜互差D、配镜十字移位

为了抵消渐变焦眼镜的渐变区和近用区的渐变棱镜效应,渐变焦眼镜附加了底向()的补偿棱镜。A、上B、下C、内D、外

渐变焦镜通常规定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度应等于近附加光度的2/3,如近附加光度为+2.25d,则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度应为()。A、1.0△B、1.5△C、2.0△D、2.5△

渐进镜片棱镜减薄设计的目的是(),棱镜度数的测量在棱镜参考点上A、减小由于光度变化而造成的上、下边缘厚度差B、较少镜片的重量C、十字安装点上D、棱镜参考点上

关于渐进多焦眼镜的补偿棱镜下列说法不合适的是()。A、补偿棱镜只能做成底向下,不能进行个性化设计B、一般补偿棱镜等于近附加光度的2/3C、测定补偿棱镜需测量棱镜参考点的位置D、棱镜参考点的棱镜一般为底向下

渐变焦镜棱镜像差是由于像差区内()所致。A、多曲率特性B、屈光焦量C、附加光度D、曲线效应

渐变焦眼镜近附加光度为+2.25D,则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度应为()。A、1.5△B、2.5△C、2.25△D、2.0△

渐变焦眼镜内侧隐性印记下方有数字5,表示()。A、折射率为1.5B、近附加光度1.50DC、内移量5mmD、棱镜为5△

用自动焦度计检测渐变焦眼镜的近用参考圈,显示屏可提示()。A、近用前顶焦度B、近用后顶焦度C、补偿棱镜D、附加光度

渐变焦眼镜暂时性标记为()。A、近附加光度标记B、棱镜参考点C、折射率标记D、隐性参照印记

单选题关于渐进多焦眼镜的补偿棱镜下列说法不合适的是()。A补偿棱镜只能做成底向下,不能进行个性化设计B一般补偿棱镜等于近附加光度的2/3C测定补偿棱镜需测量棱镜参考点的位置D棱镜参考点的棱镜一般为底向下

单选题渐变焦眼镜的附加光度为3.75D,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值应为()△。A1.25B2.50C3.75D5.00

单选题渐变焦眼镜永久性标记为()。A远用参考圈B配镜十字C棱镜参考点D隐性参照印记

单选题渐变焦眼镜内侧隐性印记下方有数字5,表示()。A折射率为1.5B近附加光度1.50DC内移量5mmD棱镜为5△

单选题渐变镜片的近附加光度为+1.50D,则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度应为()A+0.50DB+1.00DC+1.50DD+2.00D

单选题为了抵消渐变焦眼镜的渐变区和近用区的渐变棱镜效应,渐变焦眼镜附加了底向()的补偿棱镜。A上B下C内D外

多选题渐进镜片棱镜减薄设计的目的是(),棱镜度数的测量在棱镜参考点上A减小由于光度变化而造成的上、下边缘厚度差B较少镜片的重量C十字安装点上D棱镜参考点上

单选题渐变焦眼镜暂时性标记为()。A近附加光度标记B棱镜参考点C折射率标记D隐性参照印记

单选题渐变焦镜通常规定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度应等于近附加光度的2/3,如近附加光度为+2.25d,则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度应为()。A1.0△B1.5△C2.0△D2.5△

单选题用自动焦度计检测渐变焦眼镜的近用参考圈,显示屏可提示()。A近用前顶焦度B近用后顶焦度C补偿棱镜D附加光度

单选题渐变焦眼镜近附加光度为+2.25D,则棱镜参考点的棱镜度应为()。A1.5△B2.5△C2.25△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