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组分调整保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有()。A、固定液性质、用量B、载气种类C、载气流速D、分流比

影响组分调整保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有()。

  • A、固定液性质、用量
  • B、载气种类
  • C、载气流速
  • D、分流比

相关考题:

在气相色谱法中,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为5min,空气的保留时间为1min,某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为A、1minB、2minC、3minD、4minE、5min

酸效应和其它组分的副反应是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酸效应和其他组分(N和L)效应是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影响组分容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有()。A、固定液性质B、柱温C、载气种类D、柱长E、柱的直径

待测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与其色谱调整保留时间的含义是相同的。

从色谱开始进样到组分峰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与惰性组分流出时间的差值,被称为()。A、保留时间B、相对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D、绝对保留时间

()系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组分之保留时间。A、调整保留时间B、死时间C、保留时间D、保留指数

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反映了下列哪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A、组分和组分B、组分和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D、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要测定被测组分的保留指数,必须同时选择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使这两个正构烷烃的调整保留时间一个在被测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之前,一个在其后。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组分i与另一标准组分s的调整保留时间之比ris称为()A、死体积B、调整保留体积C、相对保留值D、保留指数

气相色谱分析中,调整保留时间是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与参比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之比称为()。A、死时间B、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D、相对保留值

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A、死时间B、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D、相对保留时间

在色谱图中,从进样点到组分顶点的流出时间,称为该组分的()A、保留时间B、调整保留时间C、相对保留时间D、死时间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A、调整保留时间B、死时间C、相对保留值D、保留指数

假设两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19min和20min,死时间1min,计算 (1)较晚流出的第二组分分配容量K2 (2)欲达分离度R=0.75及R=1.5时,所需理论塔板数。

柱长为1.00m时,组分1的调整保留时间是6.5min,基底宽度为40S,则该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n有=(),有效塔板高度H有=1/1521=0.00066m。若组分2的调整保留时间为7.5min,基底宽度为40S,则它们的相对保留值r2.1=(),分离度R=()

在一根3.60米长的色谱柱上,某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5分钟,峰宽为60秒(半峰宽为35.3秒),以此组分为标准,计算该柱的有效塔板数和有效板高。

在GC中,调整保留时间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组分与载气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D、载气与固定相

单选题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A死时间B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D相对保留时间

单选题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反映了下列哪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A组分和组分B组分和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D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问答题在一根3.60米长的色谱柱上,某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5分钟,峰宽为60秒(半峰宽为35.3秒),以此组分为标准,计算该柱的有效塔板数和有效板高。

单选题在色谱图中,从进样点到组分顶点的流出时间,称为该组分的()A保留时间B调整保留时间C相对保留时间D死时间

填空题柱长为1.00m时,组分1的调整保留时间是6.5min,基底宽度为40S,则该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n有=(),有效塔板高度H有=1/1521=0.00066m。若组分2的调整保留时间为7.5min,基底宽度为40S,则它们的相对保留值r2.1=(),分离度R=()

单选题影响组分调整保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有()。A固定液性质、用量B载气种类C载气流速D分流比

判断题气相色谱分析中,调整保留时间是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A对B错

单选题在GC中,调整保留时间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组分与载气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D载气与固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