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展工同志在2004年1月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和中心城市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卢展工同志在2004年1月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和中心城市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相关考题:

(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A.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B. 推进政治改革C.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A.主体功能区战略B.区域一体化战略C.都市圈战略D.中心经济区战略

2010年福建省政府的所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A.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B.加快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发展战略C.积极有效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D.打造更具特色的对台合作格局的发展战略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应坚持( ),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促进城市人口与产业同步扩张,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共进、互动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A.“经济驱动”B.“动力驱动”C.“单轮驱动”D.“双轮驱动”

要促进全国地区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与协调发并,应()A.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B.大力振兴东北工业C.加快中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D.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E.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 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A、郑州B、开封C、南阳D、许昌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2004年1月,在省十届人大()次会议上,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A、一B、二C、三D、四

下列关于海西经济区描述正确的是:()A、海峡西岸经济区,即以福建省为主体,涵盖浙江、江苏、广东、江西4省部分地区的一个经济区域。B、它的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C、这一战略目标的远景之一就是等到祖国统一之时,东西两岸经济融为一体,形成海峡经济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D、2004年初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的卢展工亮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E、2005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副省长的黄小晶率57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005年1月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

从大念山海经到闽南金三角开放,从发挥闽东南地区优势到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从“三条战略通道”到今天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都是历届省委和广大干群不断()的成果。A、开发B、探索C、运作D、创新

围绕“海西”建设的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先后推出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十大举措。A、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B、实施品牌带动C、建设人才强省D、建设文化强省

2007年1月,省十届人大()次会议审议批准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全方位推进海西建设。A、三B、四C、五D、六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A、战略性新兴产业B、加快新型城镇化C、经济增长D、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A、郑州B、开封C、南阳

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战略重点,是()A、实施新型城镇化引领战略B、实施四大战略,实现四个提升C、发展新型工业化

要促进全国地区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与协调发并,应()A、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B、大力振兴东北工业C、加快中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D、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E、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A、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B、推进政治改革C、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A、经济发展B、工业发展C、城镇化推进D、科技创新

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即: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单选题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 ( )A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C发挥人力资源优势D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填空题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要以新型()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判断题2005年1月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A对B错

多选题围绕“海西”建设的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先后推出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十大举措。A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B实施品牌带动C建设人才强省D建设文化强省

单选题2007年1月,省十届人大()次会议审议批准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全方位推进海西建设。A三B四C五D六

单选题2004年1月,在省十届人大()次会议上,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A一B二C三D四

问答题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