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事故情况下,允许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两个系统电压相差20%,频率相差0.5HZ进行同期并列。

在系统事故情况下,允许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两个系统电压相差20%,频率相差0.5HZ进行同期并列。


相关考题:

在切除长距离高压空载线路之前,应将母线电压适当调高一些,以防空载线路停运后,系统电压过低,影响系统稳定运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有()。并联在超高压电网长距离输电线路上可以补偿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容和吸收其无功功率;补偿线路的容性充电电流,防止电网轻负荷时因容性功率过多而引起电压升高及其他症状;限制系统电压升高和操作过电压的产生,保证线路的可靠运行;补偿线路的感性短路电流

110kV及以上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全线假设避雷线的目的是( )。A.减少线路雷击事故,提高供电质量B.减少雷击事故,提高电能质量C.减少雷击事故,降低输电线路对地电压D.减少雷击事故,提高输电线路的耐压水平

高压输电线路因事故跳闸会引起系统频率及电压出现波动。A对B错

在系统事故两个电网频率电压相差大的情况下,值班调度员可采取什么方法使解列电网间满足并列条件?

当发电机()状态下或出现大容量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系统()时,机端电压低于系统电压,发电机将处于()运行。

当发电机()、()状态下或出现大容量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系统()时,机端电压低于系统电压,发电机将处于()。

长距离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大量容性功率通过系统感性元件,末端电压将会升高,这种现象称之为()现象。A、容升B、感升C、工频过电压D、大气过电压

110kv及以上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的目的是()A、减少线路雷击事故,提高供电可靠性B、减少雷击事故,提高电能质量C、减少雷击事故,降低输电线路对地电压D、减少雷击事故,提高输电线路的耐压水平

为提高输电线路的经济性能,不断满足()和长距离输电的需要,电网的电压等级不断提高。

在220kV系统事故情况下,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两个系统,允许在频率差()赫兹范围内进行同期并列。A、20%B、30%C、50%D、100%

在220kV系统事故情况下,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两个系统,允许在电压差()范围内进行同期并列。A、10%B、15%C、20%D、30%

系统事故解列后,为加速同期并列,允许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两个系统()进行同期并列。A、电压相差20%、频率相差0.3HZB、电压相差10%、频率相差0.3HZC、电压相差10%、频率相差0.5HZD、电压相差20%、频率相差0.5HZ

在系统事故情况下,允许220kV及以下系统电压相差()%、频率相差0.5Hz进行同期并列。A、20B、10C、30

在系统事故情况下,允许经过长距离输电线的两个系统电压相差()、频率相差()进行同期并列A、10%、1.0HZB、10%、0.5HZC、20%、1.0HZD、20%、0.5HZ

高压输电线路因事故跳闸会引起系统频率及电压出现波动。

在系统事故情况下,允许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两个500kV系统电压相差10%,220kV及以下系统电压相差();频率相差()进行同期并列。

在系统事故情况下,允许220kV及以下系统电压相差30%、频率相差0.5Hz进行同期并列。

为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普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哪几种()。A、提高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增加输电线路回数B、采用紧凑型输电线路C、利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D、提高导线允许温度E、采用新型耐热导线

高压长距离输电线电感对电阻的比值大,时间常数大,短路时产生的电流和电压自由分量衰减较慢。为了保持系统稳定,长距离输电线的故障应尽快切除,其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要求在20~40ms。

电力系统同期并列时要求并列开关两侧的电压相等,220kV系统允许电压差在不大于10%时并列,特殊情况下,允许电压差不超过20%时并列。500kV系统电压差不超过()。A、5%B、10%C、15%D、20%

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中,当负荷很小时,流过线路的电流将成超前电流,此时受电端的电压比送电端电压()。A、相等B、低C、高

长距离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大量容性功率通过系统感性元件,末端电压将会升高,这种现象称之为容升现象。

长距离输电线路为了补偿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防止过电压,需装设并联电抗补偿装置。

填空题当发电机()状态下或出现大容量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系统()时,机端电压低于系统电压,发电机将处于()运行。

单选题电力系统在高压网线路中并联电抗器的作用为( )。A提高线路输电功率极限B增加输电线路电抗C抑制线路轻(空)载时末端电压升高D补偿线路无功,提高系统电压

单选题系统事故解列后,为加速同期并列,允许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两个系统()进行同期并列。A电压相差20%、频率相差0.3HZ;B电压相差10%、频率相差0.3HZ;C电压相差10%、频率相差0.5HZ;D电压相差20%、频率相差0.5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