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程规定线路杆塔下引接地体接地电阻不低于10Ω。

规程规定线路杆塔下引接地体接地电阻不低于10Ω。


相关考题:

无避雷线的1~10KV配电线路,在居民区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宜接地,金属管杆应接地,接地电阻均不宜超过()。 A.4ΩB.10ΩC.20ΩD.30Ω

规程规定:35kV电网中接地电流大于10A时,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 A.直接接地B.经电阻接地C.经消弧线圈接地

规程规定:6-10kV电网中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时,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 A.直接接地B.经消弧线圈接地C.经电阻接地

监控立杆必须接地良好,应采用专用的导电体作为接地线(不要利用杆体),接地电阻小于()。A、1ΩB、2ΩC、4ΩD、10Ω

仪表的所有线路与参考接地点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MΩ。 A、0.5;B、5;C、10;D、20。

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线路杆塔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时,测量仪电压极与电流极的布置宜取与线路相垂直的方向。

《规程》规定井下电网的接地系统任一点的接地电阻均不得超过(),煤电钻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

依据《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装设接地线时,可来用临时接地体。临时接地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mm2。临时接地体埋深不应小于()m。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方应采取措施改善接地电阻。A、25;0.6B、190;0.6C、25;1D、190;1

接地线.供电线路等均需走电线杆内部,与接地极搭接后用螺栓紧固,必须经防腐处理,接地电阻低于4Ω。()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带,为能降低接地电阻,可采用如下措施()。A、延伸水平接地体,扩大接地网面积B、在接地坑内填充长效化学降阻剂C、如近旁有低土壤电阻率区,可引外接地

按规程规定,电缆层、电缆沟、隧道工井等电缆线路附属设施的所有金属构件都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Ω。A、4B、8C、10D、15

无避雷线的1~10KV配电线路,在居民区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宜接地,金属管杆应接地,接地电阻均不宜超过()。A、4ΩB、10ΩC、20ΩD、30Ω

高压输电线路在每一杆塔下一般都设有接地体,并通过引线与避雷线相连,其目的是使击中避雷线的雷电流通过较低的接地电阻而进入大地。

为达到降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目的可采用()措施。A、延伸水平接地体,扩大接地网面积;B、在接地坑内填充长效化学降阻剂;C、如近旁有低土电阻率区,可引外接地;D、缩短水平接地体,缩短接地网面积;

根据《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路》(DL5009.2-2013)规定,电焊机接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A、0.5ΩB、2ΩC、4ΩD、10Ω

根据《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220—2005规定,悬挂架空绝缘导线的悬挂线两端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A、10ΩB、20ΩC、30ΩD、40Ω

接地电阻由四部分组成: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电电阻、接地体本身电阻、接地引线电阻、散流电阻,对接地电阻影响最大的是()。A、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电电阻B、接地体本身电阻C、接地引线电阻D、散流电阻

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降低接地电阻的方式中哪些是正确的()A、填充降阻剂B、多敷设接地导线C、深埋接地体D、敷设引外接地体

《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中规定:一千伏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装置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Ω。A、≤11B、≤10C、≤20D、≤25

按《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中规定,杆塔接地装置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应加以处理。A、接地线电阻值大于设计规定值B、接地引下线断开或与接接地体接触不良C、接地装置外露D、接地装置腐蚀严重,被腐蚀后其导体截面低于原值的80%E、接地体敷设5年后

钢管脚手架应有防雷接地措施,整个架体应从立杆根部引设()处防雷接地。

钢管脚手架应有防雷接地措施,整个架体应从立杆()引设两处(对角)防雷接地。

多选题架空进入建筑的电源线路,入户处线杆()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A瓷瓶;B铁横担;C30Ω;D10Ω。

单选题监控立杆必须接地良好,应采用专用的导电体作为接地线(不要利用杆体),接地电阻小于()。A1ΩB2ΩC4ΩD10Ω

判断题规程规定线路杆塔下引接地体接地电阻不低于10Ω。A对B错

判断题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