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锻铸铁退火后期不能炉冷至室温是为了防止出现()。

可锻铸铁退火后期不能炉冷至室温是为了防止出现()。


相关考题:

把冷塑性变形后的碳钢加热到大约650~700℃,保温1~3h,随后炉冷或出炉缓冷,这种工艺叫做()。 A、再结晶退火B、球化退火C、去应力退火D、扩散退火

退火的冷却方式是()A、水冷;B、炉冷;C、空冷;

冶金厂常用的退火设备有()。A.加热炉、缓冷坑、缓冷箱B.连续炉、罩式炉、车底炉C.加热炉、淬火槽、缓冷坑D.加热炉、常化炉、步进式炉

把铸钢件加热到500~650℃保温2~4小时后,随炉缓冷至200~300℃后出炉空冷,这种工艺叫作( )。A.再结晶退火B.球化退火C.去应力退火D.扩散退火

退火冷却一般为炉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人工时效后应炉冷到室温。

把铸钢件加热到500~650℃,保温2~4h后,随炉缓冷至200~300℃出炉空冷,这种工艺叫()。A、再结晶退火;B、球化退火;C、去应力退火;D、扩散正火。

将钢加热至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至室温为()。A、退火热处理B、正火热处理C、回火热处理D、淬火热处理

为了防止压铸模变形、开裂,无论采用什么冷却方法都不允许冷到室温,一般应冷到150~180℃均热一定时间后立即()。A、回火B、淬火C、退火

高速钢的普通球化退火工艺,随炉升温至850~880℃,保温6-8h,随后以()速度缓冷至500℃出炉空冷。A、30-40℃/hB、10-20℃/hC、50-60℃/hD、60-80℃/h

退火工艺的冷却一般是空冷,正火工艺一般是在炉内缓冷。()

取向硅钢带脱碳退火后涂MgO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高温退火时钢带粘结。()

冶金厂常用的退火设备有()。A、加热炉、缓冷坑、缓冷箱B、连续炉、罩式炉、车底炉C、加热炉、淬火槽、缓冷坑D、加热炉、常化炉、步进式炉

退火是将钢加热、保温并空冷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冷却方式是保温后随炉缓冷。

将钢加热到600℃,保温一定时间,随炉缓冷至200℃以下出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A、正火B、淬火C、去应力退火(也称软化退火)D、回火

球墨铸铁高温退火工艺是把铸铁加热到()℃,保温2-4h,然后随炉缓冷至600℃,再出炉空冷。A、900-950B、850-900C、800-850D、750-800

把铸钢件加热到500-650℃。保温2-4h,随炉缓冷至200-300℃出炉空冷,这种工艺叫()。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去应力退火D、扩散退火

把钢加热使之全部为奥氏体,保温后快速冷却至珠光体转变温度,等温停留一段时间,使奥氏体完全转变为珠光体后再空冷只至室温,这种操作()。 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等温退火D、正火

老化滚动试验结束时,带棉手套取出老化罐并将其冷至室温后先卸压再拆卸是为了防止何种事故的发生?

把亚共析钢钢件加热到880~860℃保温1小时后,随炉缓冷至200~300℃出炉空冷,这种工艺叫做()。A、再结晶退火B、完全退火C、不完全退火D、球化退火

软钢垫片或垫圈的退火处理温度范围为(),随炉冷却至()以下,出炉后在()中空冷。

批45钢试样(尺寸Φ15*10mm),因其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需采用退火处理。拟采用以下几种退火工艺;  (1)缓慢加热至7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  (2)缓慢加热至84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  (3)缓慢加热至11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  问上述三种工艺各得到何种组织?若要得到大小均匀的细小晶粒,选何种工艺最合适?

单选题把冷变形钢件加热到600~650℃保温2—4小时后,随炉缓冷至200~300℃出炉空冷,这种工艺叫做()。A扩散退火B去应力退火C球化退火D再结晶退火

单选题将铸件加热到500℃~560℃,保温后随炉冷至150℃~200℃出炉空冷,此处理称为()A再结晶退火B高温回火C消除应力退火

单选题把钢加热使之全部为奥氏体,保温后快速冷却至珠光体转变温度,等温停留一段时间使奥氏体完全转变为珠光体后再空冷至室温,这种操作称为()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等温退火D正火

填空题软钢垫片或垫圈的退火处理温度范围为(),随炉冷却至()以下,出炉后在()中空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