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垂直接地体宜使用的材料有()。A、热镀锌钢材B、铜材C、铜包钢D、钢包铜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垂直接地体宜使用的材料有()。

  • A、热镀锌钢材
  • B、铜材
  • C、铜包钢
  • D、钢包铜

相关考题:

根据《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米(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埋设地网的土质及地理情况决定垂直接地体的长度)的热镀锌钢材、铜材、铜包钢或其他新型的接地体。 A.1B.2C.2.5D.3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馈线SPD的接地线应连接到室内接地排。

根据《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宽带接入点用户单元的接地宜直接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内各类接地线应根据()确定。A、最大故障电流值B、材料机械强度C、设备电流D、接地方式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的接地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水平接地体宜采用哪几种材料?()A、热镀锌扁钢B、铝材C、铜材D、螺纹钢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基站机房内所有接地线应尽量短直。

根据《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的接地系统必须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垂直接地体间距不宜小于(),具体数量可根据地网大小、地理环境情况确定。A、2mB、3mC、4mD、5m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应采用限压型SPD。

根据《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综合通信大楼接地连接方式可分为外设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和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除在混凝土中的接地体之间所有焊接点外,其他接地体之间所有焊接点可不做防腐处理。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所谓接地装置,就是接地线和接地体的总和。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接地体之间的所有连接,必须使用焊接,焊点均应()处理。A、防腐B、防潮C、绝缘D、绝燃

根据《YD5098-2005通信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必须采用()接地。A、星形B、网状C、星形-网状D、联合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综合通信大楼中通信设备的直流配电系统的接地与连接宜参照ITU接地手册的规定。

根据《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内具有多个建筑时,应使用()接地体将机房地网与其他建筑物地网相互连通。A、平行B、垂直C、水平D、交叉

根据《YD 5098-2005通信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接地体埋深宜不小于0.7m(接地体上端距地面的距离)。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水平接地体应采用(),且其规格不小于40mm*4mm。A、热镀锌扁钢B、铁材C、铜材D、金材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水平接地体应采用()。A、热镀锌钢材B、铜材C、铜包钢D、钢包铜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垂直接地汇集线宜连接在建(构)筑底层的环形接地汇集线上。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的接地体。A、1.5mB、2mC、2.5mD、3m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垂直接地体当使用钢管时其壁厚应不小于()mm。A、2B、2.5C、3D、3.5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垂直接地体长度的()倍。A、1-2B、2-3C、3-4D、4-5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可以使用中性线作为交流接地保护线。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通信局(站)必须采用联合接地。

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接地引入线可以从铁塔塔脚附近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