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某钢材强度指标时,应保证弹性范围内的应力速率的应力速率在3-30N/mm2的性能指标为()。A、PB、SUC、S

测定某钢材强度指标时,应保证弹性范围内的应力速率的应力速率在3-30N/mm2的性能指标为()。

  • A、P
  • B、SU
  • C、S

相关考题:

在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剪切速率B.应力历史C.排水条件D.应力状态

钢中的应力集中会降低金属钢材的()。 A、弹性B、疲劳性能C、强度

在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剪切速率B、应力历史C、排水条件D、应力状态

影响疲劳强度主要因素之一是()A、钢材强度B、钢材弹性性能C、钢材伸长率D、应力集中

当需要确定钢筋混凝十结构构件的钢筋应力时,应测定钢筋的( )并绘制( )曲线。A.弹性模量B.屈服强度C.应力一应变D.应力一位移;

钢筋原材拉伸试验中,选用应力速率控制的试验速率时,在弹性范围和直至上屈服强度,试验速率一般尽可能保持在( )速率范围内。A.(2~20)MPas-1B.(2~60)MPa5-1C.(6~20)MPas-1D.(6~60)MPas-1

金属拉伸试验时的速率控制有()。 A.应力速率控制B.应变速率控制C.夹头分离速率控制D.拉伸速率控制

为测定结构材料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 A. 强度、变形、轴向应力-应变曲线 B. 弹性模量、泊松比 C. 强度、泊松比、轴向应力-应变曲线 D. 强度、变形、弹性模量

测定钢筋抗拉强度的试验速率在塑性范围内平行长度的应变速率不超过()。A、0.05/SB、0.5/SC、0.06/SD、0.008/S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拉伸试验测定屈服强度,其应力速率应控制在3-30MPa/S。()

对于弹性模量小于150000N/mm2材料,在测P0.2时,弹性范围内的应力速率最大不应超过N/mm2S-1()。A、15B、8C、10

钢材常用的强度判据是()A、许用应力B、弹性变形的大小C、钢材的韧性D、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GB/T228.1-2010提供了两种试样速率控制方法,本试验采用应力速率控制方法:拉伸试验时,弹性阶段应力速率控制在()左右,油阀不再调节,屈服之后试验速率控制在()的应变速率(或等效的横梁分离速率)。A、(6~60)MPa,不超过0.008/sB、(6~60)MPa,不小于0.008/sC、(2~20)MPa,不超过0.008/sD、(2~20)MPa,不小于0.008/s

在测定拉伸下屈服点时,如果控制弹性范围内应力速率过低,会导致所测得值().A、低B、高C、无差异

岩石试样在微裂隙压密阶段的轴向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是()A、曲线呈上凹形, 微裂隙闭合速率随应力增大而增大B、曲线呈上凹形, 微裂隙闭合速率随应力增大而减小C、曲线呈下凹形, 微裂隙闭合速率随应力增大而增大D、曲线呈下凹形, 微裂隙闭合速率随应力增大而减小

钢材拉伸试验的开始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大应力点是()。A、弹性极限B、屈服上限C、屈服强度D、抗拉强度

低碳钢受拉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中,()阶段钢材应力在小范围内波动,其应变则讯速增加。A、弹性B、屈服C、强化D、颈缩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结构件,钢材往往在应力远小于抗拉强度时发生断裂,该现象称为钢材的()

单选题金属拉伸试验时,如试验不包括屈服强度或规定强度的测定,试验机的速率可以达到()允许的最大速率。A塑性范围内B弹性范围内C强度范围内D极限范围内

判断题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拉伸试验测定屈服强度,其应力速率应控制在3-30MPa/S。()A对B错

单选题在下列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试验时的( )。A排水条件B剪切速率C应力状态D应力历史

填空题加载速率影响:加载速率增加,强度和弹性模量(),峰值应力越()。

单选题钢材拉伸试验的开始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大应力点是()。A弹性极限B屈服上限C屈服强度D抗拉强度

单选题GB/T228.1-2010提供了两种试样速率控制方法,本试验采用应力速率控制方法:拉伸试验时,弹性阶段应力速率控制在()左右,油阀不再调节,屈服之后试验速率控制在()的应变速率(或等效的横梁分离速率)。A(6~60)MPa,不超过0.008/sB(6~60)MPa,不小于0.008/sC(2~20)MPa,不超过0.008/sD(2~20)MPa,不小于0.008/s

填空题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结构件,钢材往往在应力远小于抗拉强度时发生断裂,该现象称为钢材的()

单选题在三向应力状态下,钢材转入塑性状态的综合强度指标称为()A设计应力B计算应力C容许应力D折算应力

单选题为测定结构材料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2018年真题]A强度、变形、轴向应力-应变曲线B弹性模量、泊松比C强度、泊松比、轴向应力-应变曲线D强度、变形、弹性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