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轧制工艺根据不同钢种,在()完成终轧。A、950℃以下,Ar3之上B、950℃以上,Ar3之下C、950℃以下,Ar3之下

常规轧制工艺根据不同钢种,在()完成终轧。

  • A、950℃以下,Ar3之上
  • B、950℃以上,Ar3之下
  • C、950℃以下,Ar3之下

相关考题:

在微合金钢中,为了提高钢的强化作用,应该:()。 A、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B、采用常规轧制C、采用横轧+纵轧工艺

控制轧制的终轧温度一般控制在()。 A、800℃左右B、900℃左右C、1000℃左右

在板材微合金化钢中,为了提高钢的强化作用,应该采用()。 A、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B、常规轧制C、横轧+纵轧工艺

()的高低对产量及质量有显著影响。 A、开轧温度B、终轧温度C、轧制温度

控制终轧温度轧制方法:为了控制终轧温度,精轧阶段采用降低道次压下量,延长轧制时间,以达到降低终轧温度,提高钢板性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轧制工艺中终轧温度是指轧件()时的温度。 A、进行最后一道轧制B、产品成捆C、产品取样

轧制速度、盘重()是高速线材轧机的三个相关的基本工艺参数。 A、开轧温度B、坯料断面C、轧制道次D、终轧温度

高线不可采用的轧制工艺是( ) A、 控轧控冷B、 无槽轧制C、 切分轧制D、 热送直轧

在同一架轧机轧制更换钢种时,由轧软线变为轧硬线的,辊缝就需调小些。()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以下有关热轧、控扎、热机扎制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A、热轧:最终成型在正火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轧制过程,轧制性能通常与正火后的结果相当。B、控扎:轧制温度高,轧后再空气中冷却,轧制和终轧通常在正火温度以上的奥氏体再结晶区,晶粒尺寸变化比较大,机械性能也比热处理或者其他先进工艺轧制的钢低。C、热机轧制:这是一种严格控制轧制温度和轧制比的工艺。通常在接近Ar3温度下采取比较高的轧制比,可以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的两相区内进行轧制,并常采取控冷措施。不同于控制轧制,热机轧制获取的性能不可能由随后的正火或其它热处理方法再次产生。

线材控制冷却需要控制的温度参数是()。A、终轧温度、吐丝温度B、轧制温度、剪切温度C、开轧温度、终轧温度

控制轧制只要求控制终轧温度。

轧制时先确定(),再确定开轧温度。A、加热温度B、轧制温度C、终轧温度

在轧钢工艺中。铁碳相图是制定加热,开轧和终轧温度的参考依据。

何谓叠轧薄板?叠轧薄板生产的优缺点及其轧制工艺特点?

成品道次轧制结束后的轧件温度称为终轧温度。

常规轧制工艺的精轧变形是在高温区进行的,进精轧机的温度在()。A、950℃以上B、950℃以下C、任意温度

合金棒材轧机在合金钢种轧制要求下,其坯料的规格无法统一,这就决定了其粗轧机和中轧机之间必须()A、脱头轧制B、连轧C、交叉轧制D、活套轧制

在轧制工艺中,钢的()是确定加热,开轧和终轧的温度的参考依据。

轧制温度主要包括()。A、开轧温度B、终冷温度C、终轧温度D、装炉温度

在轧钢工艺中,()是制定加热、开轧和终轧温度的参考依据。

控制轧制工艺要求控制()。 A、终轧温度B、轧制温度区间C、初始温度

控制终轧温度轧制方法:为了控制终轧温度,精轧阶段采用降低道次压下量,延长轧制时间,以达到降低终轧温度,提高钢板性能。

在热轧生产中,确定其终轧温度时要考虑()。A、钢种B、规格C、室温组织D、开轧温度

在轧制工艺中,钢的()是确定加热、开轧和终轧温度的参考依据。

降低温轧制是在保证终轧温度的前提下,尽量使()降低。

轧制工艺主要包括:变形制度、速度制度和温度制度,其中温度制度规定了轧制时的温度区间,即:()。A、加热温度和开轧温度B、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C、加热温度和终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