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 (1)2010年,该研发项目共发生材料费用200万元,人工费用500万元,均属于研究阶段支出,以银行存款支付人工费用。 (2)2011年年初,研究阶段结束,进入开发阶段,该项目在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甲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后,将立即投产。 (3)2011年,共发生材料费用430万元,人工费用47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另发生相关设备折旧费用100万元,2011年发生的支出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4)2012年1月1日,该研发项目研发成功,该项新产品专利技术于当日达到预定用途。 (5)甲公司预计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5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甲公司对其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税法规定该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和残值与会计相同。 (6)2012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计提减值后,摊销年限、摊销方法和残值不需变更。 (7)其他资料: ①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甲公司该研究开发项目符合上述税法规定。 ②假定甲公司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均为100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③假定甲公司除无形资产外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 ④假定不考虑所得税之外的其他税费的影响。 要求: (1)编制2010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的相关会计分录。 (2)编制2011年和2012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及摊销、减值的相关会计分录。 (3)分别计算2010年至2013年的递延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分录。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 (1)2010年,该研发项目共发生材料费用200万元,人工费用500万元,均属于研究阶段支出,以银行存款支付人工费用。 (2)2011年年初,研究阶段结束,进入开发阶段,该项目在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甲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后,将立即投产。 (3)2011年,共发生材料费用430万元,人工费用47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另发生相关设备折旧费用100万元,2011年发生的支出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4)2012年1月1日,该研发项目研发成功,该项新产品专利技术于当日达到预定用途。 (5)甲公司预计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5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甲公司对其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税法规定该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和残值与会计相同。 (6)2012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计提减值后,摊销年限、摊销方法和残值不需变更。 (7)其他资料: ①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甲公司该研究开发项目符合上述税法规定。 ②假定甲公司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均为100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③假定甲公司除无形资产外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 ④假定不考虑所得税之外的其他税费的影响。 要求: (1)编制2010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的相关会计分录。 (2)编制2011年和2012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及摊销、减值的相关会计分录。 (3)分别计算2010年至2013年的递延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分录。


相关考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根据资料(1)至(3),甲公司自行研发非专利技术的入账金额是( )元。A.663000B.650000C.613000D.6000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1)5月10日,自行研发某项行政管理非专利技术,截至5月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研发费用50000元,相关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2)6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该阶段发生研发人员薪酬500000元,支付其他研发费用100000元,取得经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3)9月5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经测试达到预定技术标准,形成一项非专利技术并投入使用,该项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4)12月1日,将上述非专利技术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转让期限为2年,月末,甲公司收取当月租金收入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200元,款项存入银行。根据资料(1)至(4),上述业务对甲公司2019年利润表项目的影响正确的是()。A.“研发费用”项目增加80000元B.“营业收入”项目增加20000元C.“营业成本”项目增加10000元D.“管理费用”项目增加30000元

(2019年)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与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   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费用及其他因素。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时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2019年)2×15年 1 月 1 日至 2×19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 A 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资料一:2×15年 1 月 1 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 A 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 500 万元、研发人员薪酬 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 200 万元。资料二:2×15年 7 月 1 日。A 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 1 月 1 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 800 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 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 300 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 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 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三:2×17年 12 月 31 日,A 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 1 000 万元。预计尚可使用 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四:2×19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以 450 万元将 A 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要求:(“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1)编制甲公司 2×15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研发 A 专利技术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 2×16年 1 月 1 日 A 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 2×16年度 A 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 2×17年 12 月 31 日对 A 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 2×19年 12 月 31 日对外出售 A 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 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要求:(“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 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要求:(“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15年1月1日至2×19年12月31日,与甲公司A专利技术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费用及其他因素。  (“研发支出”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资料一:2×15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开始自行研发A专利技术以生产新产品。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研究阶段,发生材料费5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3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研发A专利技术时发生相关支出的会计分录。 资料二:2×15年7月1日,A专利技术的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2×16年1月1日,该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在开发阶段,发生材料费800万元,研发人员薪酬400万元,研发用设备的折旧费300万元,上述研发支出均满足资本化条件。甲公司预计A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零,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要求:  (2)编制甲公司2×16年1月1日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时的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16年度A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资料三:2×17年12月31日,A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残值为零,仍按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要求:  (4)计算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对A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资料四: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450万元将A专利技术对外出售,价款已收存银行。  要求:  (5)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对外出售A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0×7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5 000万元、人工工资1 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4 000万元,总计10 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 000万元。20×7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甲公司2×17年3月1日准备自行研发一项专利技术,预计研发周期为1.5年,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各占用9个月。由于该专利技术符合当地有关自主研发的鼓励政策,甲公司当日即向当地政府申请500万元的研发补贴,其中200万元用于补助研究阶段的支出,300万元用于补助开发阶段的支出。甲公司该申请获得当地政府批准,并于2×17年4月1日拨付甲公司500万元补助款项;2×17年4月1日,甲公司开始该项专利技术的研发,进入研究阶段,至2×17年末,甲公司共发生研发支出700万元。2×18年1月1日,该项目如期进入开发阶段,至2×18年9月30日研发完成,共发生开发支出900万元,假定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甲公司将该专利技术作为管理用无形资产确认,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甲公司对政府补助采用总额法核算。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上述业务的处理,表述不正确的有( )。A.甲公司取得的该政府补助属于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区分与收益相关部分和与资产相关部分分别进行处理B.甲公司2×17年末因该项政府补助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为250万元C.甲公司2×18年末因该项政府补助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为70万元D.甲公司2×18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8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