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周某,女,44岁,已婚,工人。2014年1月就诊。患者心悸胸闷反复发作5年余,每在情绪波动时复发或加重。询问得知患者素性抑郁,2年来多次与家人争执,情志不畅,遂渐发为此疾。刻诊:心悸频作,食少寐艰,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后腹胀,胸膺窒闷,嗳气则舒。查体:T36.8℃,P11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0次/分,心律齐,心音强弱相等。舌淡苔薄,脉细。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病例摘要:周某,女,44岁,已婚,工人。2014年1月就诊。患者心悸胸闷反复发作5年余,每在情绪波动时复发或加重。询问得知患者素性抑郁,2年来多次与家人争执,情志不畅,遂渐发为此疾。刻诊:心悸频作,食少寐艰,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后腹胀,胸膺窒闷,嗳气则舒。查体:T36.8℃,P11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0次/分,心律齐,心音强弱相等。舌淡苔薄,脉细。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相关考题:
病例摘要:杜某,女,80岁,已婚,退休。患者5年前出现腰痛,伴酸软无力,久站后加重,反复发作。2日前患者因劳累再次出现腰痛,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不能久站,喜温喜按,平素肢冷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痹证相鉴别。
病例摘要:王某,女,58岁,已婚,工人。患者3个月前因工作原因出现入睡困难,需1~2小时入睡,服用养心安神药物可有所改善。近2周上述症状加重,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梦多,胸闷纳差,时感恶心,白日头昏不适。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健忘相鉴别。
病例摘要:林某,男,56岁,已婚,工人。患者2年前受惊后出现心中悸动不安,当时服用养心安神药物后好转,此后患者时有心悸发作,情绪易于紧张,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心悸时作,受惊后或情绪激动时易出现。平素时觉胸闷烦躁,咯痰量多质黏,晨起口干口苦,夜眠欠安,梦多,大便偏干,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周某,女,44岁,已婚,工人。2002年1月就诊。患者心悸胸闷反复发作5年余,每在情绪波动时复发或加重。询问得知患者素性抑郁,2年来多次与家人争执,情志不畅,遂渐发为此疾。刻诊:心悸频作,食少寐艰,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后腹胀,胸膺窒闷,嗳气则舒。查体:T36.8℃,P11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0次/分,心律齐,心音强弱相等。舌淡苔薄,脉细。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病例摘要:王某,女,33岁,已婚,工人。2015年2月2日初诊。患者反复呕吐两年余,伴神疲乏力、纳呆。现症:饮食稍多即欲呕吐,时发时止,面色觥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噎膈相鉴别。
病例摘要:常某,男,35岁,已婚,教师。2014年2月3日初诊。患者2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常劳累后发作。现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病例摘要:王某,女,55岁,已婚,农民。2015年8月18日初诊。患者2天前受惊后出现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伴胸闷不舒。现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病例摘要:张某,女,62岁,退休工人。2015年11月10日就诊。患者反复心胸憋闷疼痛3年,4天前因劳累、生气而心胸闷痛发作,同时伴有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病例摘要:于某,男,45岁,已婚,工人。2013年9月17日初诊。患者反复发痫不愈。现症: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与厥证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