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4岁。DMFT指数为5,说明A、此人口内有5个龋齿B、此人口内龋齿和充填过的牙数之和为5C、此人口内龋齿和因龋而丢失之牙数之和为5D、此人口内未充填的龋齿,充填过的牙齿和因龋而丢失之牙数之和为5E、此人口内充填过的牙齿、未充填的龋齿和丢失的牙齿数之和为5

患者男,44岁。DMFT指数为5,说明

A、此人口内有5个龋齿

B、此人口内龋齿和充填过的牙数之和为5

C、此人口内龋齿和因龋而丢失之牙数之和为5

D、此人口内未充填的龋齿,充填过的牙齿和因龋而丢失之牙数之和为5

E、此人口内充填过的牙齿、未充填的龋齿和丢失的牙齿数之和为5


相关考题:

DMF指数统计应包括A、因龋失牙数及因龋补牙数的总和B、龋齿数C、因龋补牙数D、龋齿数、补牙数的总和E、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及因龋补牙数的总和

龋均等于A、DMFF之和÷患龋人数B、DMFS之和÷受检人数C、DMFT之和÷患龋牙数D、DMFS之和÷患龋牙面数E、DMFT之和÷受检人数

某人46岁,DMF指数为5,说明A.此人口内有5个龋齿B.此人口内龋齿和充填过的牙数之和为5C.此人口内龋齿和因龋而丢失的牙数之和为5D.此人口内未充填的龋齿、充填过的牙齿和因龋而丢失的牙数之和为5E.此人口内充填过的牙齿、未充填的龋齿和丢失的牙齿数之和为5

评价窝沟封闭术的效果时,计算龋齿降低率的公式有 A、龋降低相对有效率=(对照组龋齿数-试验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100%B、龋降低实际有效率=(对照组龋齿数-试验组龋齿数)/已封闭的总牙数×100%C、龋降低实际有效率=(试验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已封闭的总牙数×100%D、龋降低相对有效率=(试验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100%E、龋齿降低率=(试验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复查时总牙齿数×100%

某高中学生龋均为3,说明A.每个学生都有3个龋齿B.每个学生龋齿和已充填牙数之和都为3C.每个学生龋齿,已充填的牙齿及拔掉的牙齿之和都为3D.平均每个学生龋齿,已充填的牙齿和丢失的牙数之和为3E.平均每个学生龋齿,已充填的牙齿和因龋丢失的牙数之和为3

某高中学生龋均为3,说明( )A.每个学生都有3颗龋齿B.每个学生龋齿和已充填牙数之和都为3C.每个学生龋齿,已充填的牙齿及拔掉之牙齿之和都为3D.平均每个学生龋齿,已充填的牙齿和丢失的牙数之和为3E.平均每个学生的龋齿,已充填的牙齿和因龋丢失的牙数之和为3

李老师带领一组实习生到某市郊区县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大家认真讨论了调查方案和步骤方法,就下面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措施。学生的调查项目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A.龋齿和牙龈炎B.龋齿和牙周疾病C.牙外伤和牙周病D.龋齿和牙列不齐E.牙外伤和龋齿

DMF指数统计应包括 ( )A.因龋补牙数B.龋齿数、补牙数的总和C.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及因龋补牙数的总和D.因龋失牙数及因龋补牙数的总和E.龋齿数

患者男,44岁。DMFT指数为5,说明A.此人口内有5个龋齿B.此人口内龋齿和充填过的牙数之和为5C.此人口内龋齿和因龋而丢失之牙数之和为5D.此人口内未充填的龋齿,充填过的牙齿和因龋而丢失之牙数之和为5E.此人口内充填过的牙齿、未充填的龋齿和丢失的牙齿数之和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