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田野侧土层厚度小于规定埋深时,应进行边坡培土,培土厚度不小于(),并分层夯实。A.0.6mB.0.8mC.1.0mD.1.5m

基础田野侧土层厚度小于规定埋深时,应进行边坡培土,培土厚度不小于(),并分层夯实。

A.0.6m

B.0.8m

C.1.0m

D.1.5m


相关考题:

填方地段的支柱外缘距路基边坡的距离小于()时应培土,其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高填方地段培土困难、流失严重或土质强度不够者,应采用干砌片石或砂浆砌石加固,片石应挤压紧密、堆砌整齐,砂浆应饱满、标号符合规定。 A、600mmB、500mmC、350mmD、300mm

填方地段的支柱外缘距路基边坡的距离小于()mm时应培土,其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

确定桥涵基础的埋置深度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部为超静定结构的桥涵基础设置在冻胀土层中时,基础埋深可不受冻深的限制B. 对有冲刷的小桥涵基础,基础埋深应在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C. 对小桥涵的基础底面,如河床上有铺砌层时,宜设置在铺砌层顶面以下1mD. 墩台基础设置在季节性冻土层时,基底下可容许残留适当厚度的冻土层

膨胀土地区建筑物确定基础埋深的原则有( )。A.膨胀土地基上的基础埋深不应小于1mB.平坦场地的砖混结构基础埋深应考虑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和地基的压缩层厚度的影响C.以散水为主要排水措施时,基础埋深可为lmD.当坡度小于14°,基础外边缘至坡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m时,可通过计算确定基础 的埋深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正确的是(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二分之一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二分之一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15cm。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对处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 C.m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 C.m

在地震烈度为8度的场地修建采用天然地基的住宅楼,设计时需要对埋藏于非液化土层之下的厚层砂土进行液化判别,()的组合条件可以初判别为不考虑液化影响。(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5 m,地下水深3m,基础埋深2 m (B)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5 m,地下深5 m,基础埋深1.0 m (C)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7 m,地下水深3m,基础埋深1.5 m(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7 m,地下水深5,基础埋深1.5m

1、下列哪种情况最适合用侧限压缩指标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A);(B);(C);(D)A.基础宽度远大于地基压缩层厚度B.基础宽度远大于基础埋深C.基础宽度小于基础埋深D.基础宽度远小于地基压缩层厚度

3、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存在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得小于最小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