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监测反映的是A、接触的内剂量B、无害效应指标C、接触的外剂量D、有害效应指标E、接触的内剂量或无害效应指标

生物监测反映的是

A、接触的内剂量

B、无害效应指标

C、接触的外剂量

D、有害效应指标

E、接触的内剂量或无害效应指标


相关考题:

剂量-效应关系反映的是( )A.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B.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C.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接触对象之间的关系D.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暴露人群的接触水平之间的关系E.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接触者之间个体敏感性的差异

关于生物监测,错误的描述是A、生物监测应当定期、系统而连续地进行B、对监测结果作出评价是生物监测的重要步骤,主要用于个体评价C、生物监测是了解毒物进入机体的相对量及其生物效应剂量,并作出评价,为控制和降低人体接触水平,为预防职业危害提供依据D、生物监测可反映不同途径和不同来源总的接触量和总负荷E、生物监测可直接检测内剂量和内负荷及生物效应剂量

剂量-效应关系反映的是A、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B、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接触对象之间的关系C、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D、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接触者之间个体敏感性的差异E、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暴露人群的接触水平之间的关系

指给予机体的外源化学物的量,或与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量的是A.内剂量B.外剂量C.靶剂量D.剂量E.生物有效剂量

生物监测与空气监测相比,其优点是A、反映了所用途径进入机体的剂量B、能快速测定进入机体的内剂量C、能检测的毒物种类多D、检验结果容易评价E、能反映接触者的接触途径

生物材料检测与空气检测相比,其缺点有( )。A、不能反映从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内剂量B、不能正确反映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C、不能反映接触者的个体差异D、不能正确反映机体内毒物的内剂量E、不能用于各种毒物的接触剂量评价

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 )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 )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A.24,8B.48,4C.24,4D.48,8

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规定,急性毒性是指()。A单剂量或在6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的一种物质,或吸人接触1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B单剂量或在12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的一种物质,或吸人接触2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C单剂量或在18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的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3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D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的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急毒性是指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的单一剂量,或在24小时内多剂量施用后,或在吸入接触()小时后,出现的有害效应。A.4B.12C.24D.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