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抗震设计都采用()反应谱计算地震作用。A、加速度B、速度C、位移D、时程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都采用()反应谱计算地震作用。

A、加速度

B、速度

C、位移

D、时程


相关考题:

确定地震作用的方法一般不包括( )。A.加速度反应谱法 B.时程分析法 C.振型分解法 D.数值计算法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地震动参数指的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B.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指的是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指的是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对应的周期D.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一样的

下列( )不是设计地震动参数。A.地震活动周期 B.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C.加速度反应谱 D.峰值加速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A)地震动参数指的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B)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指的是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指的是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对应的周期(D)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版)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一样的

反应谱是抗震设计的基础,关系到地面运动输入作用和设防的标准,关于反应谱,首先要区分实际地震反应谱和( )。A.抗震设计反应谱B.速度反应谱C.位移反应谱D.加速度反应谱

实际地震反应谱是在地震过程中根据记录仪记录的加速度曲线计算得到的,包括( )。A.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B.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C.加速度反应谱和速度反应谱D.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

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B.采用七组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五组实际强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各楼层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D.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计算地震作用通常可以采用()方法。A.静力法B.反应谱法C.时程分析法D.位移法

下列对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的集中观点,其中()相对准确。A.选用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 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B.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该楼层平均值1.2倍的高度的高层建筑可不进行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C.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D.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及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中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