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龙江某外贸公司 2004年以FOB条件签订了一批皮衣买卖合同,装船前检验时货物的品质良好且符合合同的规定。 货到目的港后卖方提货检验时发现部分皮衣有发霉现象,经调查确认原因是由于包装不良导致货物受潮引致, 据此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要求。 但是卖方认为货物在装船前品质是合格的,发霉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因此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争议应作何处理?

我国黑龙江某外贸公司 2004年以FOB条件签订了一批皮衣买卖合同,装船前检验时货物的品质良好且符合合同的规定。 货到目的港后卖方提货检验时发现部分皮衣有发霉现象,经调查确认原因是由于包装不良导致货物受潮引致, 据此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要求。 但是卖方认为货物在装船前品质是合格的,发霉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因此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争议应作何处理?


相关考题:

国际贸易术语FOB的涵义包括()。 A. 货物清关后,货损由买方承担,装船时货物掉落海里,责任在买方B. 货物清关后,货损由卖方承担,装船时货物掉落海里,责任在卖方C. 货物越过船舷后,货损由买方承担,装船时货物掉落海里,责任在买方D. 货物越过船舷后,货损由卖方承担,装船时货物掉落海里,责任在卖方

欧洲某公司与非洲某公司签订了一份FOB合同。在卖方欧洲公司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承运人用吊装机械装运货物的过程中,部分货物包装被吊钩钩破,货物损坏。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经检验发现该损失,随即向卖方欧洲公司提出索赔。欧洲公司拒绝赔偿,并声称该损失应该由装运港的装运部门负责。问:(1)卖方的主张是否合理?(2)该损失应该由哪一方承担?

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在运输途中同上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问: 1、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2、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某出口公司向外商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成交价格条件FOB上海。装船时货物经检验符合合同要求,货物出运后,卖方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但是航运途中,因海浪过大,大米大半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照三级大米价格出售,于是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差价损失。请问:买方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7、在CFR条件下,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必须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办理投保手续。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损坏或灭失,是由于卖方未发出装船通知使买方漏保,那么卖方不能以风险己在货装上船时转移为由免除责任。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对货物不符负有责任的期限是以货物风险的转移时间为界限,即()。A.卖方应对于货物到达时存在的品质不符承担责任B.卖方应对于风险转移买方后的合理时间内存在的品质不符承担责任C.卖方应对于风险转移于买方前存在的品质不符承担责任D.卖方应对买方检验货物时发现的品质不符承担责任

某合同商品检验条款中规定以装船地商检报告为准。但在目的港交付货物时却发现品质与约定规格不符。买方经当地商检机构检验并凭出具的检验证书向卖方索赔,卖方却以上述商检条款拒赔。以下分析本案例正确的有()。A.如进口方商检机构证明属于我方货物品质缺陷,我方应该赔偿B.我方虽然提供了商检报告,但不否定买方的检验权C.买方复检证明存在商品缺陷,有权向责任人索赔D.我方应该拒赔,因为合同商品检验条款中规定以装船地商检报告为准

案例分析题 1.某合同商品检验条款中规定以装船地商检报告为准。但在目的港交付货物时却发现品质与约定规格不符。买方经当地商检机构检验并凭其出具的检验证书向卖方索赔,卖方却以上述商检条款拒赔。卖方拒赔是否合理?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卖方对买方承担品质担保义务意味着()。A.卖方应对于货物到达时存在的品质B.卖方应对风险转移买方后的合理时间内存在的品质不符承担责任C.卖方应对于风险转移于买方时存在的品质不符承担责任D.卖方应对买方检验货物时发现的品质不符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