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规定: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 A、1/250B、1/300C、1/450D、1/500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规定: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

A、1/250

B、1/300

C、1/450

D、1/500


相关考题:

关于风振舒适度验算,《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规定:高度不小于80m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以及高度不小于()m的其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进行风振舒适度验算。 A、140B、150C、160D、170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到9度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质量验收与使用维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多遇地震下所有框架结构均应进行层间弹性位移的验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一幢8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防烈度8度(0.2g)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如图所示。其顶层的弹性水平位移δ8=60mm,第7层的水平位移δ7=54mm。2.由(1)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层弹性层间位移,现已知第8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0.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该框架结构在第8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P,8=(  )。 A. 1/333 B. 1/220 C. 1/200 D. 1/150

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14.某楼层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Umax=12.1mm,最小弹性层间位移△Umin=6.5mm,质量中心的弹性层间位移为△U9.5mm,该楼层层高为7.0m,试问,在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变形验算时,该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75B.0.95C.1.10D.1.35

某大城市郊区某28层的高层建筑,如图所示。地面以上高度为90m,平面为一外径26m的圆形。基本风压数值为0.50kN/m2,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8。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层弹性层间位移,现已知第8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0.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该框架结构在第8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P,8=( )。A. 1/250B. 1/220C. 1/200D. 1/150

计算地震作用和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规定的?(A)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都是将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分别乘以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B)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C)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以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D)对于有可能导致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等部位,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验算的实质是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为1/550,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为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