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标桩面向铁路侧距桩顶50mm处为红色()

电缆标桩面向铁路侧距桩顶50mm处为红色()


相关考题:

木杆的标号牌设于面向铁路侧,距地面的标准高度为()M。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时,激振点宜布置在桩顶( )。A:中心部位B:距桩中心2/3半径处C:距桩中心1/2半径处D:边缘部位

直埋电缆在( )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A.电缆接头处B.直线段每隔5m处C.电缆转弯处D.电缆进入建筑物E.电缆交叉处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一2003)规定:高应变法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顶不小于(1)的桩侧表面处(D为试桩的直径或边宽)。为什么传感器的安装点与桩顶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

安装路缘石的控制桩,直线段桩距宜为();曲线段桩距宜为();路口处桩距宜为()。

锤击法低应变测实心桩的传感器应安装在()。A、桩顶中心B、桩顶距中心1/2R(R为桩半径)处C、桩顶侧面D、桩顶距中心2/3R(R为桩半径)处

直埋电缆在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处,应设明显的方位标桩,长的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mm为宜。A、100B、120C、150D、180

埋式电缆的标志,一般采用石桩或()桩,埋设于线路的一侧,一般距电缆的水平距离为0.5米左右

在铁路线路允许行人、自行车通过,禁止机动车通过的人行过道应设置()。A、A型标桩B、B型标桩C、安全保护区标桩D、人行过道路障桩

电缆接头在近杆处,200对及以上电缆接头在距电杆()mm,允许偏差为±50mm。A、800B、400C、500D、600

电缆标桩埋设应清晰显示出路径状态,直线地段每35~50m设置一根电缆标桩,在出所位置、电缆转弯处以及和其他管、线、路交叉处,可增加标桩数量。

高速铁路线路两侧应设置()()、()、等安全防护设施,并按规定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设置标桩。A、围墙B、栅栏C、防护桩

在直埋电力电缆沿线的地面上,应在()处、()处、()处、及()处设置明显的方位标桩。

在每个人手孔边(尤其是()、()、()等位置)必须树立标桩。标桩必须种植在管线线路段人手井井边,距离公路较远侧,正面面向公路A、管道弯点B、管线交叉处C、接头井D、人行道上

管道干线穿越铁路处,宜在()设置穿越桩。穿越桩设置在铁路护道坡脚处。A、起始端B、末端C、一侧D、两侧

《中国铁路总公司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两侧应按规定设立安全保护区,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设置标桩,并根据需要设置围墙、栅栏、防护桩等防护设施。

E1线接头插在E3M板后面的插线板(DRC)上的正确方法为:()A、E1接头正反二个方向都允许插入B、从机架背面向母板方向,电缆插头的红色标志朝上侧,或印字方向朝右侧安装。C、从机架背面向母板方向,电缆插头的红色标志朝下侧,或印字方向朝右侧安装。D、从机架背面向母板方向,电缆插头的红色标志朝上侧,或印字方向朝左侧安装。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A、桩中心;距桩中心2/3半径处B、距桩中心1/3半径处;距桩中心2/3半径处C、桩中心;距桩中心1/3半径处D、距桩中心2/3半径处;距桩中心1/3半径处

直埋电缆()及其接头处应有明显的()或牢固的标桩。

问答题《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一2003)规定:高应变法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顶不小于(1)的桩侧表面处(D为试桩的直径或边宽)。为什么传感器的安装点与桩顶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

单选题在铁路线路允许行人、自行车通过,禁止机动车通过的人行过道应设置()。AA型标桩BB型标桩C安全保护区标桩D人行过道路障桩

判断题电缆标桩埋设应清晰显示出路径状态,直线地段每35~50m设置一根电缆标桩,在出所位置、电缆转弯处以及和其他管、线、路交叉处,可增加标桩数量。A对B错

单选题锤击法低应变测实心桩的传感器应安装在()。A桩顶中心B桩顶距中心1/2R(R为桩半径)处C桩顶侧面D桩顶距中心2/3R(R为桩半径)处

填空题埋式电缆的标志,一般采用石桩或()桩,埋设于线路的一侧,一般距电缆的水平距离为0.5米左右

单选题电缆接头在近杆处,200对及以上电缆接头在距电杆()mm,允许偏差为±50mm。A800B400C500D600

单选题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A桩中心;距桩中心2/3半径处B距桩中心1/3半径处;距桩中心2/3半径处C桩中心;距桩中心1/3半径处D距桩中心2/3半径处;距桩中心1/3半径处

单选题管道干线穿越铁路处,宜在()设置穿越桩。穿越桩设置在铁路护道坡脚处。A起始端B末端C一侧D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