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爬电比距法,也可采用(),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形式和片数

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爬电比距法,也可采用(),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形式和片数


相关考题:

什么叫爬电比距?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IV类地区架空线路爬电比距要求多少()。 A.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工频电压有效值之比B.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C.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大气特别严重污染的IV类地区架空线路爬电比距为3.8~4.5cm/kVD.在污秽地区绝缘子泄漏比距最低要求为:不低于3.8cm~4.5/kVE.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下列措施不能起到防止污闪作用的是()。 A. 减小爬电比距B. 定期或不定期清扫C. 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D. 在绝缘子表面涂上憎水性材料

绝缘子爬电比距应满足所处地区的污秽等级,不满足污秽等级要求时应(____)。增加爬距$; $采取防污闪措施$; $加装伞裙$; $更换绝缘子

每串绝缘子的片数在满足操作过电压要求的词时,还应符合工频电压的爬电距离要求,防污设计依照审定的污秽分区和污秽标准分级及爬距要求(见DL/T5092—1999《线路设计规程》附录B),计算公式为式中m—每串绝缘子片数;Um——系统最高运行电压,kV;λ——要求的爬电比距,cm/kV;L0——每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Kc——式绝缘子的有效系数。 同(2),但若选用 XPW-160绝缘子(Kc=0.94,L0=40cm,Um=525kV)要求的片数为()。A.28; B.30; C.37; D.34。

每串绝缘子的片数在满足操作过电压要求的词时,还应符合工频电压的爬电距离要求,防污设计依照审定的污秽分区和污秽标准分级及爬距要求(见DL/T5092—1999《线路设计规程》附录B),计算公式为式中m—每串绝缘子片数;Um——系统最高运行电压,kV;λ——要求的爬电比距,cm/kV;L0——每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Kc——式绝缘子的有效系数。 某500kV线路其二级污秽区的悬垂绝缘子串若选用XP1-160绝缘子要求的片数为()。A.35; B.37; C.39; D.40。

海拔1000m以下非污秽区,送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一般按设计规程要求的最少片数选择,但应根据线路实际情况修正。 送电线路绝缘应依照审定的污秽分区图进行防污设计,其选择绝缘子片数的原则是:()。A.线路爬电比距要求; B.绝缘子串污耐压;C.污秽物的导电率及吸湿性; D.离污秽源的距离。

每串绝缘子的片数在满足操作过电压要求的词时,还应符合工频电压的爬电距离要求,防污设计依照审定的污秽分区和污秽标准分级及爬距要求(见DL/T5092—1999《线路设计规程》附录B),计算公式为式中m—每串绝缘子片数;Um——系统最高运行电压,kV;λ——要求的爬电比距,cm/kV;L0——每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Kc——式绝缘子的有效系数。 某500kV线路,其清洁区悬垂绝缘子串用XP1-160绝缘子(Kc=1,L0=30.5cm,Um=550kV)要求的片数为()。A.24; B.25; C.26; D.27。

按绝缘水平选择绝缘子应符合( )要求。A. 一般地区架空线路其绝缘子或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桉额定线电压计算值)不应小 于 1.6cm/kV;B.架设在污秽地区的线路应根据运行经验和可能污染的程度,增加爬电比距;C.污秽地区的线路宜采用防污型絶缘子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D. 3~10kV钢筋混凝土电杆铁横担、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线路,宜采用高一级电压 等级的绝缘子。

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称()A、外绝缘比距B、工作电压比距C、爬电比距D、内绝缘比距

在轻、中污区(II级及以下),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盘型绝缘子;在重污区(III级及以上),其爬电距离()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3/4;瓷棒绝缘子爬电距离应不小于盘型绝缘子

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方法为()A、爬电比距法B、经验法C、污耐压法D、电晕法

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定义?()A、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线电压B、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相电压C、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最高线电压D、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最高相电压

按照污秽条件选择绝缘子片数的通用方法为()。A、经验判断法B、按绝缘子的人工污秽闪络特性C、按绝缘子的爬电距离D、按照污秽地区的污染程度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外绝缘设计的设计方法有()。A、根据运行经验,按照爬电比距选择绝缘B、按照自然污秽闪络特性选择绝缘C、按照人工污秽实验选择绝缘D、按照泄露电流特性选择绝缘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外绝缘设计方法有()。A、根据运行经验,按照爬电比距选择绝缘B、按照自然污秽闪络特性选择绝缘C、按照人工污秽实验选择绝缘D、按照泄露电流特性选择绝缘

某站UN为35kV软母线,各相分别用4片,沿面爬距为290mm的悬式绝缘子挂装,试求其沿面爬电比距λ为多少?

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其外绝缘()≤4.0。A、爬电距离/干弧距离B、干弧距离/爬电距离C、爬电比距/干弧距离D、干弧距离/爬电比距

按照油浸式消弧线圈检修策略,绝缘子的最小爬电比距和爬电系数不满足最新污秽等级要求,且未采取防污闪措施,开展B类检修,更换绝缘子或采取防污闪措施。

油浸式消弧线圈外绝缘配置,绝缘子的最小爬电比距和爬电系数不满足最新污秽等级要求,且未采取防污闪措施,开展()类检修,更换绝缘子或采取防污闪措施。A、AB、BC、CD、D

绝缘子爬电比距应满足所处地区的污秽等级,不满足污秽等级要求的应()措施。A、擦拭B、水冲洗C、更换绝缘子D、采取防污闪

导线绝缘子的污闪的原因包括()等。A、绝缘子爬电比距选择不合理B、绝缘子形状洗漱选择不妥C、双联绝缘子串绝缘配合选择不合理D、绝缘子的使用范围选择不合理

爬电比距的定义以及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IV类地区架空线路爬电比距要求是()。A、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工频电压有效值之比B、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C、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大气特别严重污染的IV类地区架空线路爬电比距为3.8~4.5cm/kVD、在污秽地区绝缘子泄漏比距最低要求为:不低于3.8cm~4.5/kVE、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线路绝缘子串中出现低值或零值绝缘子时及易诱发污闪,其原因是()。A、该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先下降后增大B、该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先增大后下降C、该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下降D、该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增大

合成绝缘子所需的爬距比瓷和玻璃绝缘子所需爬距平均少50%。

依据《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其两端承担的最高运行电压之比称为()。A、爬电比距B、统一爬电比距C、最小爬电比距D、最大爬电比距

重污区线路污秽等级与爬电比距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绝缘子串的()、调整绝缘子类型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污闪措施。线路上的零(低)值绝缘子应及时更换。A、串型结构B、爬电比距C、串数D、安装方式

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 A、爬电比距法B、转轮法C、污耐压法D、盐雾法E、泄漏电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