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外绝缘配合,应与变电所、配电所中同级电压的其他电气设备一致。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外绝缘配合,应与变电所、配电所中同级电压的其他电气设备一致。


相关考题:

在考虑配电装置的绝缘配合时,设备的承受电压最低值不能低于下列中各项中的哪一项()。绝缘子的沿面放电;避雷器的残压;断路器的耐压;外绝缘的气体放电电压。

在进行变电所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时,其操作过电压配合系数取()。A.1.15; B.1.16; C.1.17; D.1.18。

某变电所高压配电装置电压为220kV,已知所选避雷器型号是W10Y5-200/496,其1OkA雷电冲击残压Ub=496kV。在主变压器与雷电过电压的绝缘配合中,确定变压器的内、外绝缘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内绝缘的工频耐受电压。 工频耐受电压应该不小于( )。A.203.7kV; B.218.2kV; C.232.8kV; D.247.3kV。

在进行变电所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时,其雷电过电压配合系数取()。A.1.35; B.1.45; C.1.55, D.1.65.

某变电所高压配电装置电压为220kV,已知所选避雷器型号是W10Y5-200/496,其1OkA雷电冲击残压Ub=496kV。在主变压器与雷电过电压的绝缘配合中,确定变压器的内、外绝缘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内绝缘的工频耐受电压。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值不小于()。A.545.6kV; B.595.2kV; C.644.8kV; D.694.4kV。

操作过电庄下变电所的绝缘配合,正确的叙述是()。A.范围I变电所絶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以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B.范围II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绝缘强度,以避雷器相应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絶缘配合;C.对范围II变电所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冲去绝缘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D.对范围II变电所电气设备进行搡作冲击绝缘配合时,对自恢复绝缘采用统计法。

变电所工程中起分配电力的是()。A、高压配电室B、低压配电室C、电容器室D、控制室

下列关于10kV变电所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方案中,哪几项不符合规范要求?()(A)高压电容器组采用中性点接地的星形接线(B)单台高压电容器设置专用熔断器作为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熔丝额定电流按电容器额定电流的2.0倍考虑(C)因电容器组容量较小,高压电容器装置设置在高压配电室内,与高压配电装置的距离不小于1.0m(D)如果高压电容器装置设置在单独房间内,成套电容器柜单列布置时,柜正面与墙面距离不应小于1.5m

在某市开发区拟建设一座110/10kV变电所,两台主变压器布置在室外,型号为SFZ10-20000/110,设两回110kV电源架空进线。高压配电装置为屋内双层布置:10kV配电室、电容室、维修间、备件库等均匀布置在一层;110kV配电室、控制室布置在二层。为实现无功补偿,拟在变电所一层设置6台GR-I型10kV电容器柜,关于室内高压电容器装置的布置,在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 )(A)室内高压电容器宜设置在高压配电室内(B)成套电容器柜双列布置时,柜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m(C)当高压电容器室的长度超过7m时,应设两个出口(D)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室,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在某矿区内拟建设一座35/10kV变电所,两回35kV架空进线,设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9-6300/35,变压配电装置为屋内双层布置。主变压器室、10kV配电室、电容器室、维修间、备件库等均布置在一层;35kV配电室、控制室布置在二层。为实施无功补偿,拟在变电所一层设置装有6台GR-1型10kV电容器柜的髙压 电容器室。关于电容器室的布置,在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A)室内高压电容器装置宜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当电容器组容量较小时,可设置在高压配电室内,但与高压配电装置不应小于1.5m(B)成套电容器柜双列布置时,柜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C)当高压电容器室的长度超过6m时,应设两个出口(D)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室,应采用机械通风

下列关于10kV变电所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方案中哪几项不符合规范的要求?( )(A)低压电容器组采用三角形接线(B)单台高压电容器设置专用熔断器作为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熔丝额定电流 按电容器额定电流的2. 5倍考虑(C)因电容器组容量较小,髙压电容器装置设置在高压配电室内,与高压配电室 装置的距离不小于1.5m(D)如果高压电容器装置在单独房间内,当成套电容器柜单列布置时,柜正面与墙面距离不应小于1.0m

市区变电所的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及电缆夹层,其耐火等级应为()A、一级B、二级C、三级

配电装置的过电压保护水平应与配电装置的额定电压相配合。

对于中、小型变配电所的并联电容器采用()补偿,可以选择较小容量的变压器。A、高压集中B、低压集中C、高压就地D、低压就地

并联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感性无功功率以改善功率因数。 按其结构和使用材料分,并联电容器有浸渍剂型、金属化膜型、密集型、并联补偿成套装置、高压并联电容器柜和低压并联电容器柜等。 并联电容器组应装设自动放电装置。金属化膜式电容器由()组成。A、芯子B、过压力保护装置C、箱壳D、绝缘件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分组回路,宜设置操作过电压保护。

为提高功率因数;运行中可在工厂变配电所的母线上或用电设备附近装设(),用其来补偿电感性负载过大的感性电流,减小无功损耗,提高末端用电电压。A、并联电容器B、并联电感器C、串联电容器

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应与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相配合。

用于并联电容组的专用放电器选择原则有()。A、当采用电压互感器作放电器时,宜采用全绝缘产品,其技术特征应符合放电器的规定B、放电器的绝缘水平应与接入处电网绝缘水平一致。放电器的额定端电压应与所并联的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相配合C、放电器的放电性能应满足电容器组脱开电源后,在5s内将电容器组上的剩余电压降至50V及以下D、当放电器带有二次线圈并用于保护和测量时,应满足二次负荷和电压变比误差的要求

工频运行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要求有()。A、工频运行电压下电气装置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应环境污秽分级条件下的爬电比距要求B、变电所电气设备应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C、在绝缘配合中不考虑谐振过电压,应在设计和运行中避免和消除出现谐振过电压的条件D、一般考虑线路绝缘与配电装置绝缘之间的配合问题

自然功率因数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变电所,应装设(),且宜装设在主变压器的()。A、并联电容器组装置,低压侧或主要负荷侧B、串联电容器组装置,低压侧或主要负荷侧C、并联电容器组装置,高压侧或次要负荷侧D、串联电容器组装置,高压侧或次要负荷侧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臵的外绝缘配臵,应与变电所、配电所中同级电压的其它电气设备一致

在考虑配电装置的绝缘配合时,设备的承受电压最低值不能低于()。A、绝缘子的沿面放电电压B、避雷器的残压C、断路器的耐压D、外绝缘的气体放电电压

判断题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应与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相配合。A对B错

判断题配电装置的过电压保护水平应与配电装置的额定电压相配合。A对B错

单选题为提高功率因数;运行中可在工厂变配电所的母线上或用电设备附近装设(),用其来补偿电感性负载过大的感性电流,减小无功损耗,提高末端用电电压。A并联电容器B并联电感器C串联电容器

单选题自然功率因数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变电所,应装设(),且宜装设在主变压器的()。A并联电容器组装置,低压侧或主要负荷侧B串联电容器组装置,低压侧或主要负荷侧C并联电容器组装置,高压侧或次要负荷侧D串联电容器组装置,高压侧或次要负荷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