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历时为24h的暴雨,若初损历时为4h,后期不产流的小雨历时为2h,则产流历时tc为()h。A、24B、16C、18D、14

一次历时为24h的暴雨,若初损历时为4h,后期不产流的小雨历时为2h,则产流历时tc为()h。

  • A、24
  • B、16
  • C、18
  • D、14

相关考题:

如果把活动H的历时缩短两个星期(H的历时为4),那么总历时是多少(见图一)A、16星期B、17星期C、15星期D、18星期

可降水量()。 A.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减小B.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增大C.随暴雨历时的变化时大时小D.不随暴雨历时而变化

某历时暴雨强度对应的年频率为20%,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历时暴雨强度的所有统计资料中,小于该暴雨强度值的累积概率是80%B.该历时暴雨强度的重现期为5aC.该历时暴雨强度值出现的频率是20%D.该历时暴雨强度的所有统计资料中,大于或等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频率为20%

流域汇流时使用的净雨历时是指( )。A.降雨历时B.汇流历时C.产流历时D.初顺历时

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A、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B、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C、各历时暴雨量都大于设计暴雨量D、不能肯定

简述短历时高强度暴雨产流特点。

简述长历时低强度暴雨产流特点。

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中,降雨历时大雨净雨历时,净雨历时又大于洪水历时。

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中,洪水历时大雨降雨历时,降雨历时又大于净雨历时。

产流历时tc内的地表平均入渗能力f与稳渗率fc相同。

如果把活动H的历时缩短两个星期(H的历时为4),那么总历时是多少()A、16星期B、17星期C、15星期D、18星期

某一地区的暴雨点面关系,对于同一面积,折算系数α()。A、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减小B、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增大C、随暴雨历时的变化时大时小D、不随暴雨历时而变化

在形式为ip=Sp / tn的暴雨公式中,参数Sp随()不同而变。A、频率pB、历时tC、指数n

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暴雨,则()。A、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B、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C、各历时暴雨量都大于设计暴雨量D、不能肯定

蓄满产流地区的一次降雨的产流量与该次降雨的()有关。A、总量B、强度C、历时

初损后法中的产流历时tR等于()。A、降雨历时tB、降雨历时t减去初损历时to,再减去不产流的降雨历时t′C、后损历时D、初损历时

用典型暴雨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则()。A、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B、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C、各历时暴雨量可能等于、也可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D、所用放大倍比对应的历时暴雨量等于设计暴雨量,其它历时暴雨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暴雨量

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设计暴雨,则()。A、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B、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C、各历时暴雨量大于设计暴雨量D、不能肯定

单选题蓄满产流地区的一次降雨的产流量与该次降雨的()有关。A总量B强度C历时

单选题可降水量()。A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减小B随暴雨历时增长而增大C随暴雨历时的变化时大时小D不随暴雨历时而变化

问答题简述长历时低强度暴雨产流特点。

名词解释题产流历时

单选题一次历时为24h的暴雨,若初损历时为4h,后期不产流的小雨历时为2h,则产流历时tc为(  )h。A14B16C18D24

问答题简述短历时高强度暴雨产流特点。

单选题初损后法中的产流历时tR等于()。A降雨历时tB降雨历时t减去初损历时to,再减去不产流的降雨历时t′C后损历时D初损历时

单选题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设计暴雨,则()。A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B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C各历时暴雨量大于设计暴雨量D不能肯定

单选题在形式为ip=Sp / tn的暴雨公式中,参数Sp随()不同而变。A频率pB历时tC指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