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吸气压力将控制在()。A、0.01~0.03MpaB、0.3~0.5MpaC、0.2~0.4MpaD、0.5~0.8Mpa

解吸气压力将控制在()。

  • A、0.01~0.03Mpa
  • B、0.3~0.5Mpa
  • C、0.2~0.4Mpa
  • D、0.5~0.8Mpa

相关考题:

PSA各工艺阀工况变差,导致解吸气波动稍大,应()处理。 A、解吸气调节阀改副线操作B、将解吸气放空C、稍调高解吸气系统压力D、调整解吸气调节阀参数,以适应当前工况

解吸气缓冲罐的作用是()。 A、稳定解吸气压力B、中和解吸气组成C、稳定解吸气温度D、稳定解吸气流量

解吸气作为转化炉的燃料气,要求解吸气要具有稳定的组分、压力和(),防止炉温大幅度波动。 A、流量B、较高的发热值C、较高的含氢量D、较低的发热值

解吸气流量控制阀失灵,导致解吸气大幅波动,应()处理。 A、将调节阀改手动操作B、切出调节阀检修,改副线操作C、提高解吸气压力D、关小火嘴阀门

解吸气系统压力突然升高,转化炉温度大幅下降原因是()。 A、解吸气压力控制阀失灵B、解吸气流量控制阀失灵C、阻火器堵D、解吸气人炉联锁阀因故关闭

在解吸除氧系统中,通常解吸器中的水位应控制在解吸器高度的()。 A、1/3以上B、1/2以下C、2/3以上D、2/3以下

变压吸附循环过程三个基本步骤是压力下吸附、()和升压。A、真空解吸B、降压解吸C、升温解吸D、降温解吸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钡0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吸附采样管解吸时的温度应控制在()℃A、150~200B、200~250C、250~300D、250~325

影响解吸废液尿素含量的因素有()A、温度B、蒸汽压力C、惰气含量D、氨水浓度

解吸压力一般选择为0.2~0.25MPa,其选则依据是()。A、解吸压力愈低愈有利于解吸过程的进行,但又必须克服气体在设备、管道和阀门的阻力损失B、解吸塔顶部排出气含水量尽量减少C、解吸加热蒸汽压力为0.3MPaD、由解吸进液组成和温度决定的

在逆流解吸塔操作时,若气液入口组成及温度、压力均不变,而气量与液量同比例减少,对液膜控制系统,气体出口组成Ya将(),液体出口组成将xb()溶质解吸率将()。解吸操作的目的是()、()。

气相色谱法分析苯时,应将标准吸附管和样品吸附管分别置于热解吸直接进样装置中,经过()热解吸后,将解吸气体由进样阀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A、250℃~300℃B、250℃~280℃C、280℃~300℃D、300℃~350℃

采用热解吸直接进样的气相色谱分析时,将标准吸附管和样品吸附管分别置于热解吸直接进样装置中,经过300℃~350℃解吸后,将解吸气体经由进样阀直接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

环氧乙烷解吸塔上塔釜温高与()无关。A、直接蒸汽加入量大B、解吸塔负荷大C、解吸塔塔顶压力低D、解吸温度高

环氧乙烷解吸塔压力高,利于塔内的EO解吸出来。

所谓解吸就是通过(),用()或()将工艺冷凝液中NH3和CO2气提出来。

尿素装置解吸塔的底部温度应控制在该操作压力下溶液的()温度。A、熔点B、分解C、水解D、沸点

尿素装置引发解吸塔外排废水中含NH3超高的原因之一是解吸塔下部温度过低,处理方法是()。A、调整解吸塔的气/液比,使解吸塔下部温度为该压力沸点温度B、提高水解塔流人解吸塔水解液的温度C、加大解吸塔回流液量D、减负荷

解吸气压力控制在()A、0.01~0.03MpaB、0.3~0.5MpaC、0.2~0.4MpaD、0.5~0.8Mpa

因低压有利于解吸,故实际操作中解吸塔压力低于吸收塔压力。

临界解吸压力

成品塔塔顶回流泵双泵故障以后,解吸剂冷却器进行旁路的目的是()。A、防止解吸剂超温B、防止损坏解吸剂冷却器C、成品塔不具备开车条件D、便于将解吸剂温度控制在177℃

放空系统压力波动,抽余液塔的温差波动大,将导致()。A、塔底解吸剂中的C8A增加B、侧线物料中的解吸剂含量增加C、塔底解吸剂的质量不受影响D、侧线物料中的解吸剂含量不变

下列属于吸附压力不正常(看压力曲线)原因的是()。A、程控阀动作不正常(有阀门故障报警)B、程控阀内漏C、产品气升压不正常D、解吸压力过高

判断题采用热解吸直接进样的气相色谱分析时,将标准吸附管和样品吸附管分别置于热解吸直接进样装置中,经过300℃~350℃解吸后,将解吸气体经由进样阀直接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A对B错

单选题热解吸—气相色谱法钡0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吸附采样管解吸时的温度应控制在()℃A150~200B200~250C250~300D250~325

单选题气相色谱法分析苯时,应将标准吸附管和样品吸附管分别置于热解吸直接进样装置中,经过()热解吸后,将解吸气体由进样阀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A250℃~300℃B250℃~280℃C280℃~300℃D3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