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桩可采用钢轨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2.5~3米。()

护桩可采用钢轨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2.5~3米。()


相关考题:

护桩要符合下列哪些要求。A.护桩间距为2米B.对称安设2-5对C.距钢轨外侧3米以外的公路两侧D.涂油黑白相间色

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 A.2.5~3mB.3~4mC.4~5mD.2~3m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道口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 ),护桩间距为( );地面以上护桩高度为( )。 A.1.5~2m,1.5m,0.75mB.2.5~3m,1.0m,0.75mC.1.5~2m,1.0m,0.85mD.2.5~3m,1.5m,0.85m

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桥上位移观测桩应设置在固定端(调节器设置位移观测桩除外),内侧应距()不小于3.1m。 A.左股钢轨B.右股钢轨C.线路中心D.钢轨中心

保护标志中的护桩内容指()。A、交点法护桩B、平行法护桩C、延长线法护桩D、全对

钻孔灌注桩施工护简要求()。A、用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埋设式护筒,必须坚实不漏水B、护筒必须有足够的风度和强度,确保在施工中不变形、不破损C、根据地质条件当需埋设多级护筒时,应合理确定各级护筒直径,确保成孔满足设计要求D、埋设护筒后应再次检查桩轴坐标,以确保桩轴精度在允许误差范围

关于钻孔灌注桩护筒埋没的说法,正确的有()。A、平面位置应准确B、垂直偏差应符合要求C、护筒内径与桩径一致D、护筒埋没深度应大于5mE、可采用钢护筒

护桩可采用()材料制作。A、木材B、橡胶C、钢轨D、塑料

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2.5~3m,护桩间距为()m。A、1.0B、1.5C、2.0D、2.5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护桩不可采用()材料制作。A、混凝土B、橡胶C、P43钢轨D、P50钢轨

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A、2.5~3mB、3~4mC、4~5mD、2~3m

城市市区可不设护桩或护栏。护桩或护栏宽度与道口铺面相同。()

护桩距外股钢轨不少于()。

护轮轨内侧距钢轨内侧的距离为46~52mm,护轮轨应高于钢轨顶面()。

单选题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A2.5~3mB3~4mC4~5mD2~3m

多选题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单选题护桩不可采用()材料制作。A混凝土B橡胶CP43钢轨DP50钢轨

单选题护桩可采用()材料制作。A木材B橡胶C钢轨D塑料

填空题护桩距外股钢轨不少于()。

填空题护轮轨内侧距钢轨内侧的距离为46~52mm,护轮轨应高于钢轨顶面()。

单选题道口第一根护桩距最外股钢轨不得小于()。A2mB2.5mC3mD3.5m

单选题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2.5~3m,护桩间距为()m。A1.0B1.5C2.0D2.5

单选题保护标志中的护桩内容指()。A交点法护桩B平行法护桩C延长线法护桩D全对

判断题城市市区可不设护桩或护栏。护桩或护栏宽度与道口铺面相同。()A对B错

判断题护桩可采用钢轨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2.5~3米。()A对B错

单选题道口护桩设在公路的两侧,如需要埋设时,第一根护桩距钢轨外侧不小于()。A1mB1.5mC2mD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