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须首先使溶液成为()状态,也即必须设法产生一定的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

要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须首先使溶液成为()状态,也即必须设法产生一定的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


相关考题:

使气体从溶液中解吸出来的方法有()()()()。

溶液后标示的“(1→10)”等符号,是指A.固体溶质1.0 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 ml的溶液B.固体溶质1.0 g或液体溶质1.0 ml加入溶剂10ml中C.固体溶质1.0 g或液体溶质1.0 ml加入9 ml溶剂D.将1 ml溶液稀释至10mlE.将1 ml溶液加水使成10 ml溶液

所有的饱和溶液在冷却后都能自发地把多余的溶质结晶分离出来。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结晶指的是溶于液体中的固体溶液从溶质中析出晶体的操作。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要经历两个步骤。首先要产生被称为晶核的微小晶粒作为结晶的核心,这个过程称为()。然后晶核长大,成为宏观的晶体,这个过程称为()。这两个过程,都必须以浓度差即溶液的()作为推动力,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成核和晶体成长过程的快慢,而这两个过程的快慢又影响晶体产品的粒度分布。

冷却或去除部分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结晶称为()。A、溶液结晶B、熔融结晶C、升华结晶D、沉淀结晶

要使空气由绝缘状态转变成导电状态必须使大量电子从其周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电子,这一现象称为()。A、游离B、感应C、电解D、蒸发

采用降温或浓缩的方法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溶质,此操作称为()。A、熔融结晶B、升华结晶C、溶液结晶D、盐析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精制固体物质,使溶液中的溶质呈晶体状态而析出的操作称为()A、碳化操作B、蒸发操作C、盐析操作D、结晶操作

药典中溶液后标示的"1→10"符号系指()A、固体溶质1.0g加溶剂l0ml的溶液B、液体溶质1.0ml溶剂10ml的溶液C、固体溶质1.0g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D、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E、固体溶质1.0g加水(未指明何种溶剂时)10ml的溶液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和()的阶段。

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达饱和状态时,溶液中()。A、溶解速度等于结晶速度B、溶质不再溶解C、溶解速度大于结晶速度D、溶解速度小于结晶速度

结晶过程的产生必须使溶液()。

蒸发是利用溶液中溶质的(),用加热的方法使部分溶剂汽化并除去()溶液的浓度或析出溶质。

结晶是溶质从()中析出的过程。A、气体B、生成物C、熔融物D、溶液

我们一般说的安全电压为()V一下的电压。溶质从溶液中()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的产生必须使溶液达到()状态。

尿素溶液的结晶是利用尿素在不同温度下相对挥发度的差别,将尿素从溶液中结晶分离出来。

加晶种法使溶液结晶,加入的晶种一定是溶质本身。

所有的饱和溶液在冷却后都能自发地把多余的溶质结晶分离出来。

结晶指的是溶于液体中的固体溶液从溶质中析出晶体的操作。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要经历()个步骤。A、2B、3C、4D、5

使气体从溶液中解析出来的方法有()、()、()、()、。

反渗透膜分离的原理是()A、利用反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水能通过而使溶质浓缩的过程B、利用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水能通过而使溶质浓缩的过程C、利用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溶质能通过而水分子被截留的过程D、利用反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溶质能通过而水分子被截留的过程

填空题要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须首先使溶液成为()状态,也即必须设法产生一定的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

单选题反渗透膜分离的原理是()。A利用反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水能通过而使溶质浓缩的过程B利用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水能通过而使溶质浓缩的过程C利用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溶质能通过而水分子被截留的过程D利用反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溶质能通过而水分子被截留的过程

填空题理想稀溶液存在依数性质,即溶剂的()的量值均与溶液中溶质的数量有关,而与溶质的种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