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显性方差、加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其中只有()方差是可稳定遗传的。

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显性方差、加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其中只有()方差是可稳定遗传的。


相关考题: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A.独立性、方差齐和非正态性B.独立性、方差不齐和非正态性C.独立性、方差不齐和正态性D.独立性、方差齐和正态性E.非独立性、方差齐和正态性

基因型方差与表型方差之比,叫()遗传力。

加性遗传效应方差与表现型方差之比叫()。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A、独立性、方差齐和非正态性B、独立性、方差不齐和非正态性C、独立性、方差不齐和正态性D、独立性、方差齐和正态性E、非独立性、方差齐和正态性

表型方差部分中,显性方差的表示符号为()。A、VAB、VsC、ViD、VD

狭义遗传率是指()。A、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B、上位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C、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D、显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在下列基因型方差剖分的各组分中能真实遗传的是()A、加性方差B、显性方差C、互作方差D、剩余值方差

在表型方差剖分时,如要将基因型方差与环境方差分离开来,应假定()。

从基因作用来分析,基因型方差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和()。

两个小麦品种杂交的F2的表现型方差为0.8,狭义遗传力为60%,广义遗传力为80%,计算所得环境方差、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分别是()。A、0.16、0.48和0.16B、0.18、0.46和0.36C、0.20、0.44和0.34D、0.22、0.48和0.30

在F2群体中,某一数量性状的表型方差为100,广义遗传率为60%,狭义遗传率为50%,那么这个群体中遗传方差为(),加性方差为(),显性上位方差为(),环境方差为()。

在数量性状遗传中,基因型方差可分解为3个部分()、()、()。

基因加性方差是指()等位基因间和()的()基因间()作用所引起的变异量;显性方差是指()基因间()引起的变异量,面上位性方差是()基因间()所引起的变异量。

估计狭义遗传率时,由2VF2——(VB1+VB2)计算所得的是()。A、加性方差值B、显性方差值C、遗传方差值D、环境方差值

表现型方差包括由()作用引起的方差和由()影响引起的方差,其中()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称为广义遗传率。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方差齐性,它是指()。A、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B、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C、组内方差=组间方差D、总方差=各组方差之和E、总方差=组内方差+组间方差

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在计算上的区别是()。A、只有样本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B、样本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C、只有总体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D、总体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填空题表型方差剖分中,加性方差用()符号表示。

单选题在下列基因型方差剖分的各组分中能真实遗传的是()A加性方差B显性方差C互作方差D剩余值方差

填空题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方差、()方差和()方差,其中只有()方差是可稳定遗传的。

填空题基因型值是各种基因效应的总和。对于加性-显性模型:G=A+D。表现型值也可相应分解为:P=G+e=A+D+e;群体表现型方差⇒分解为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机误效应三种方差分量:VP =()+ ()+ Ve。

填空题基因型方差与表型方差之比,叫()遗传力。

单选题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方差齐性,它是指()。A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B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C组内方差=组间方差D总方差=各组方差之和E总方差=组内方差+组间方差

名词解释题上位性方差

单选题狭义遗传率是指()。A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B上位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C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D显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单选题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A独立性、方差齐和非正态性B独立性、方差不齐和非正态性C独立性、方差不齐和正态性D独立性、方差齐和正态性E非独立性、方差齐和正态性

单选题当方差分析和方差齐性检验的检验水准。和自由度(υ1,υ2)都相同时()。A方差分析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小B方差分析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大C方差分析界值和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相等D方差分析界值和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大约相等E在此情况下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