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加一倍,组分柱内的滞留时间增加到原来的倍数是()A1B2C3D4

单选题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加一倍,组分柱内的滞留时间增加到原来的倍数是()
A

1

B

2

C

3

D

4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气相色谱法中其他条件均不改变,柱长增加一倍则将发生()。 A、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大,但半峰宽不变B、理论塔板高度增加C、分离度和半峰宽都增大至1.414倍D、每米所含塔板数增大

分子排阻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A.被分离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B.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能力不同C.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D.被分离组分自身密度的不同E.凝胶色谱柱的分子筛机制

在气液色谱中,当两组分未能完全分离,是由于( )。A、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低B、色谱柱的分离度低C、色谱柱的选择性差D、色谱柱的分配比小

色谱图中,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该组分出现峰 值浓度时,所需的时间称为()。A、保留时间B、死时间C、容量因子D、分离度E、峰宽

根据塔板理论,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A、分配系数差异越大,组分越容易分离B、载气流速越慢,组分越难分离C、色谱柱越短,组分越难分离D、柱箱温度越高,组分越难分离

以下关于分离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柱效越高,分离度越大B、保留时间越长,分离度越高C、载气流速越快,分离度越高D、色谱柱越长,分离度越高

当色谱柱效能增高(相应组分的色谱峰更尖.窄)时,预示着分离度(R)的变化是()。A、分离度(R)值可能增大B、分离度(R)值可能减小C、分离度(R)值无明显改变D、无法确定分离度(R)值的变化

两组分的分离度(R)数值越大,其正确的含义是()。A、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越完全B、两组分之间可插入的色谱峰越多C、两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越好D、色谱柱效能越高

在气液色谱法中,混合物各组分通过液体固定相时,由于它们的()不同造成在色谱柱内滞留时间上存在差别,从而彼此得到分离。A、吸附力B、固定液C、吸附剂D、溶解度

色谱柱柱温选定的基本原则是: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符合要求的分离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及不拖尾为度。A、较高柱温B、较低柱温C、适中温度D、固定柱温

色谱柱的分离度表示一定的分离条件下两个组分在某个色谱柱上分离的好坏。

有效塔板数越多,表示()。A、柱效能越高,越有利组分分离B、柱效能越低,越有利组分分离C、柱效能越高,越不利组分分离

对于凝胶柱色谱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多孔性物质都可用于凝胶柱色谱作固定相B、凝胶柱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取决于凝胶孔径的大小和被分离组分分子的大小C、被分离组分分子越小,越容易通过凝胶柱,柱内保留时间越短D、凝胶色谱法按分离原理不同可分为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凝胶过滤色谱法

若色谱柱的柱长增加一倍,两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将增加到()倍。

柱温选择的原则是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较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萃取剂加入被分离混合物后,加大了原来组分之间的(),使其容易分离。A、相对挥发度B、相对密度C、相对溶解度D、相对饱和度

在一根1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75,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应选择多长的色谱柱?

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单位柱长内,组分在两相向的分配次数越多,分离效果越好。

在SH/T0663汽油氧含量测定方法中,预切柱是按照()分离组分的,分析柱是按照()分离组分的。

分离度是反映色谱柱对相邻两组分的直接分离效果的物理量。

色谱柱的分离度表示在一定的分离条件下两个组分在某个色谱柱上分离的好坏。

分离度是反映色谱柱对相邻两组分直接分离效果的。

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到原来的倍数是()A、1B、1.4C、2D、2.8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加一倍,组分柱内的滞留时间增加到原来的倍数是()A、1B、2C、3D、4

单选题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到原来的倍数是()A1B1.4C2D2.8

判断题色谱柱的分离度表示在一定的分离条件下两个组分在某个色谱柱上分离的好坏。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