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强夯置换法的处理深度一般不宜超过:A5.0mB7.0mC9.0mD10.0m

单选题
强夯置换法的处理深度一般不宜超过:
A

5.0m

B

7.0m

C

9.0m

D

10.0m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6.2.10条,强夯置换法的处理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7.0m。

相关考题:

强夯法施工中,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  )m。A.2.0B.2.5C.3.0D.4.0

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强夯置换墩的深度不宜超过下列哪一选项的数值?(  )A、3mB、5mC、7mD、10m

其他条件相同时,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B. 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C. 强夯处理深度相同时,要求强夯超出建筑物基础外缘的宽度,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D. 强夯地基承载力检测与强夯施工结束的时间间隔,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

下述对强夯置换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强夯置换法一般需对一个夯点进行多次夯击B.回填的填料一般为砂石、钢渣等硬粒料C.密实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D.对较硬的黏性土采用强夯置换法时,处理效果更佳

关于夯实地基说法错误的是( )。A. 强夯置换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格的工程B. 一般有效加固深度为6~8mC.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每个实验区面积不宜小于20m*20mD. 强夯处理地基夯锤质量宜为10~60t

对软塑饱和粘性土地基,应优先采用的处理方式是( )。A.强夯置换法B.冲击碾压法C.强夯法 D.拨动碾压法

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m。A、6B、7C、8D、9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地基?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置换法夯点的夯击数如何确定,且应同时满足哪些条件?

要介绍强夯置换法及其适用范围。

泥质土不宜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

下述对强夯置换法的叙述中()不正确。()A、强夯置换法一般需对一个夯点进行多次夯击B、回填的填料一般为砂石钢碴等硬粒料C、密实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D、对较硬的黏性土采用强夯置换法时,处理效果更佳

强夯置换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称为()。A、震冲法B、强夯置换法C、强夯密实法D、柱锤冲扩法

为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地基处理的方法比较适宜的是()。A、堆载预压法B、开挖置换法、强夯法C、化学灌浆法、强夯法D、树根法、垫层法

问答题强夯置换法夯点的夯击数如何确定,且应同时满足哪些条件?

单选题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的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宽度为A为设计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B为设计深度的1/2—1/3,并不小于3mC≥1.0m、≥0.75倍基础宽度D在基础的设计宽度范围之内

多选题关于强夯法,下述()不正确。()A强夯具有动力固结作用B动力固结时,土颗粒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改变C有效加固深度可采用梅纳公式计算D一般情况下,粗粒土的夯击遍数不宜少于3遍

名词解释题强夯置换法

单选题下述对强夯置换法的叙述中()不正确。()A强夯置换法一般需对一个夯点进行多次夯击B回填的填料一般为砂石钢碴等硬粒料C密实墩体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D对较硬的黏性土采用强夯置换法时,处理效果更佳

单选题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的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宽度为()A为设计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

单选题为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地基处理的方法比较适宜的是()。A堆载预压法B开挖置换法、强夯法C化学灌浆法、强夯法D树根法、垫层法

单选题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称为()。A震冲法B强夯置换法C强夯密实法D柱锤冲扩法

单选题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强夯置换墩的深度不宜超过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数值?()A3mB5mC7mD10m

单选题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强夯置换墩的深度不宜超过下列哪一选项的数值?(  )[2011年真题]A3mB5mC7mD10m

问答题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