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朱熹有一副对联写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这副对联是赞美闽南第一位进士的,他的名字叫什么?()A林禄B陈元光C欧阳詹D李伯瑶

单选题
朱熹有一副对联写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这副对联是赞美闽南第一位进士的,他的名字叫什么?()
A

林禄

B

陈元光

C

欧阳詹

D

李伯瑶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明明想给自己的书房写一副对联,一时找不到,你能帮帮他吗?

根据要求填空。(2 分)(l)下面是一副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读后填空。对联: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这副对联情景交融,抒发了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朱熹曾为()祭祀的泉州“不二寺”写了一副对联,对联写道:“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A、陈黯B、周匡物C、欧阳詹D、苏颂

山河远隔思闽月, 萍水相逢话乡情这副 ( )成立美国福建同乡会时的对联, 已道出闽侨和家乡的深情厚谊。 A. 1942年B. 1954年C. 1970年D. 1980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的作者是()。 A、顾炎武B、顾宪成C、王夫之D、黄宗羲

蒲松龄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文学家,曾数次遭遇挫折。他在铜镇尺上刻上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励志对联中。描写的两位历史人物是()。A.韩信、勾践B.项羽、夫差C.项羽、勾践D.韩信、夫差

一副对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副对联告诫我们()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坚持适度原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撰写的一副对联。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是()中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是()房中的一副对联。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家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这副对联描写的是哪一位诗人?

朱熹有一副对联写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这副对联是赞美闽南第一位进士的,他的名字叫什么?()A、林禄B、陈元光C、欧阳詹D、李伯瑶

秦可卿卧房墙壁上挂着一幅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图的两边有宋学士的一副对联,写到: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这个宋学士是谁?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协颂平章。”是为故宫太和门题写的对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对联对联赞颂的是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A、戚继光B、郑成功C、左宗棠D、邓世昌

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最初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思想家是()A、朱熹B、孔子C、孟子D、董仲舒

对联最长的可以写到3000字。

山河远隔思闽月,萍水相逢话乡情这副()成立美国福建同乡会时的对联,已道出闽侨和家乡的深情厚谊。A、1942年B、1954年C、1970年D、1980年

单选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对联对联赞颂的是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A戚继光B郑成功C左宗棠D邓世昌

单选题一副对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副对联告诫我们()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坚持适度原则

问答题“家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这副对联描写的是哪一位诗人?

填空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曾以此为联赠送朋友。这副对联,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填空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撰写的一副对联。

单选题“山河远隔思闽月,萍水相逢话乡情”这副()成立美国福建同乡会时的对联,已道出闽侨和家乡的深情厚谊。A1942年B1954年C1970年D1980年

问答题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________。  (1)在题中横线的位置填上正确的内容。  (2)这副对联的作者是______。  (3)这副对联的题处是______。  (4)对联中“雨晴浓淡”之意,出自苏轼《______》诗。  (5)简述对联出句的大意。  (6)这副对联在立意上有何独到之处?

单选题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一副对联B一幅对联

单选题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