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的作用是缩小或消除易燃可燃物质的爆炸范围。

填空题
()的作用是缩小或消除易燃可燃物质的爆炸范围。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 )的作用是缩小或消除易燃可燃物质的爆炸范围。

惰性气体保护的缺点是不能消除易燃可燃物的爆炸范围,但可以缩小易燃可燃物的爆炸范围。( )

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 ),适当增湿。

惰性气体保护的作用是( )易燃可燃物质的爆炸范围,从而防止燃烧爆炸。A.扩大B.缩小C.消除D.限制

可燃物质(气体、蒸汽、粉尘)与空气混合而发生爆炸的最低、最高浓度范围称为( )。A.爆炸上限B.爆炸下限C.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能够发生爆炸的上限与下限的范围称为( )。A.爆炸区域B.爆炸极限C.爆炸面积D.爆炸宽度

易燃气体有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的下限越高或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其危险性越大。()

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惰性气体保护的作用是( )易燃可燃物质的爆炸范围,从而防止燃烧爆炸。

可燃物质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A、越小B、越大

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A、爆炸B、爆炸范围C、爆炸上限D、爆炸下限

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能够发生爆炸的上限与下限的范围称为()。A、爆炸区域B、爆炸极限C、爆炸面积D、爆炸宽度

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A、大B、小C、无法确定

可燃物质(气体、蒸汽、粉尘)与空气混合而发生爆炸的最低、最高浓度范围称为()。A、爆炸上限B、爆炸下限C、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A、爆炸极限B、爆炸上限C、爆炸下限D、爆炸浓度

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不变C、越大

为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工艺中应尽量消除或减少可燃气、液体、易燃液体的蒸汽或薄雾的产生与积聚。

初始压力对混合气爆炸极限范围的影响是()A、初始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B、初始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不变C、初始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D、初始压力缩小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火灾危险性分级》(GA/T536.1—2013),易燃气体分为两级。其中,I级是()。A、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B、爆炸下限13%,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5%C、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D、10%≤爆炸下限15%,且爆炸极限范围15%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有()。A、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B、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矿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C、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D、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数量较少,不足以构成(),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确定火灾危险性的类别。A、火灾危险性时B、爆炸或火灾危险性时C、爆炸燃烧时D、火灭时

单选题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火灾危险性分级》(GA/T536.1—2013),易燃气体分为两级。其中,I级是()。A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B爆炸下限13%,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5%C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D10%≤爆炸下限15%,且爆炸极限范围15%

单选题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能够发生爆炸的上限与下限的范围称为()。A爆炸区域B爆炸极限C爆炸面积D爆炸宽度

多选题初始压力对混合气爆炸极限范围的影响是()A初始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B初始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不变C初始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D初始压力缩小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判断题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