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使未饱和气块达到饱和的方法为()。A气块做上升运动B气块做下降运动C气块做旋转运动D气块向外辐散

单选题
使未饱和气块达到饱和的方法为()。
A

气块做上升运动

B

气块做下降运动

C

气块做旋转运动

D

气块向外辐散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使压强( )以减小未饱和气体积,相应增大其密度,直至达到该温度下饱和气的密度,从而把未饱和气变为饱和气。 A、恒定B、不变C、减小D、增大

过热蒸汽的形成经过( )状态变化A.饱和水→未饱和水→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B.未饱和水→饱和水→干饱和蒸汽→湿饱和蒸汽C.未饱和水→湿饱和蒸汽→饱和水→干饱和蒸汽D.未饱和水→饱和水→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

同步发电机直轴电抗xd的大小与磁路状况有关,有xd(饱和)与xd(未饱和)之分,且()。A、xd(饱和)>xd(未饱和);B、xd(饱和)<xd(未饱和);C、xd(饱和)=xd(未饱和);D、xd(饱和)≈xd(未饱和)。

气块上升达到饱和的高度叫做()。

始终保持饱和状态的气块所作的绝热过程,称为()。

在凝结高度上,气块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温度与露点相接近。

使水蒸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作()。A、露点B、饱和温度C、液化温度D、汽化温度

气块绝热上升时为什么会降温?未饱和气块绝热上升时为何会凝结?

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rd=1℃/100米,rm=0.5℃/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

过热蒸汽的形成经过()状态变化A、饱和水→未饱和水→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B、未饱和水→饱和水→千饱和蒸汽→湿饱和蒸汽C、未饱和水→湿饱和蒸汽→饱和水→千饱和蒸汽D、未饱和水→饱和水→湿饱和蒸汽→千饱和蒸汽

地面气温为25℃,露点温度为12℃,一空气块从地面上升达到饱和时的高度是()。A、825米B、1625米C、2800米D、650米

气块上升到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高度为()。A、自由对流高度B、抬升凝结高度C、对流凝结高度D、凝结高度

在凝结高度上,气块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温度与露点相等。()

单选题使未饱和空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途径是()A增加水汽B降低温度CA+BDD.B.C都对

单选题某饱和的薄气层,气层气温直减率大于气块湿绝热直减率,则对于该气层中绝热运动的饱和空气块而言,大气层结稳定度为()A稳定B不稳定C中性平衡D条件性不稳定气层

单选题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使压强()以减小未饱和气体积,相应增大其密度,直至达到该温度下饱和气的密度,从而把未饱和气变为饱和气。A恒定B不变C减小D增大

问答题气块绝热上升时为什么会降温?未饱和气块绝热上升时为何会凝结?

问答题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rd=1℃/100米,rm=0.5℃/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

单选题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的主要差异为()。A饱和空气总是不稳定B未饱和气块膨胀比饱和气块快C湿空气的重量比干空气轻D饱和空气上升时会有潜热释放

单选题气压强一定时,未饱和气块随着温度升高,其实际水汽压将()、饱和水汽压将()。A降低;降低B不变;升高C不变;降低D升高;升高

单选题未饱和湿空气块绝热抬升,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A露点温度B相对湿度C比湿D水汽压

单选题条件性不稳定是指大气层结对()是不稳定的,而对是稳定的。A饱和气块未饱和气块B未饱和气块饱和气块C饱和气块饱和气块D未饱和气块未饱和气块

填空题气块上升达到饱和的高度叫做()。

单选题起始温度相同的一饱和气块和一干气块,均被抬升1公里后温度较高的是()。A饱和气块B干气块C温度仍相同

单选题未饱和湿空气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以后,如果此饱和气块继续上升,则气块的温度递减率将()干绝热递减率。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判断

单选题不可逆假绝热上升过程与可逆湿绝热上升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不考虑水汽凝结的影响,而后者考虑;B前者空气块未饱和,而后者饱和;C前者水汽凝结一旦形成立即脱离气块,而后者则保留在气块中;D两者在上升过程中都是完全绝热的。

判断题在凝结高度上,气块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温度与露点相等。()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