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生附子的用量应控制在( )A0.05~0.1gB0.3~0.6gC0.6~1.5gD3~6gE3~15g

单选题
生附子的用量应控制在(   )
A

0.05~0.1g

B

0.3~0.6g

C

0.6~1.5g

D

3~6g

E

3~15g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壸得尤为重要。用量0.015g~0.03g,多入丸散用的毒性中药是( )A.生附子B.蟾西和漂C.生甘遂D.红粉E.天仙子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不同之处在于( )A、甘草用量较大B、干姜用量较大C、干姜、附子用量较大D、附子用量较大E、甘草干姜用量较大

生附子的内服用量是( )。

生附子的一般用量为A、3~9gB、3~15gC、1~2gD、0.03~0.06gE、0.05~0.1g

生白附子内服量应控制在A. 0.002 ~ 0.004gB. 0.015 ~ 0.03gC. 1~2gD. 3 ~6gE. 3 ~15g

生附子的内服用量是A、0.015~0.3gB、0.002~0.004gC、0.3~0.6gD、3~15gE、0.06~0.2g

生附子的一般用量为( )

A、前者甘草、附子用量比后者大B、前者干姜用量比后者小C、前者用生附子,后者用炮附子D、前者附子用量大,后者干姜用量大E、前者干姜、生附子比后者用量大

生白附子的内服用量是A.3~6gB.3~9gC.1~2gD.O.5~1.5gE.0.3-0.6g

四逆汤中为回阳救逆的最佳配伍的药材是A.生附子、人参、高良姜B.生附子、高良姜C.生附子、生姜D.生附子、干姜E.生附子、干姜、人参

生附子的用量应控制在A.0.05~0.19 B.0.3~0.69C.0.6~1.59 D.3—69E.3~159

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显得尤为重要。只能外用的毒性中药是A.生附子B.蟾酥C.生甘遂D.红粉E.天仙子

A.生附子B.蟾酥C.生甘遂D.红粉E.天仙子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显得尤为重要。用量0.015g-0.03g,多入丸散用的毒性中药是

下列为毒性中药的是()A、生川乌B、生附子C、生白附子D、生半夏

生附子和生白附子都是相同的中药。()

生白附子内服量应控制在()A、0.002~0.004gB、0.015~0.03gC、1~2gD、3~6gE、3~15g

下列诸方,甘草应生用的方剂是()A、甘草附子汤B、桂枝附子汤C、甘草泻心汤D、防己黄芪汤E、白术附子汤

附子汤在《伤寒论》用附子的诸方中附子的用量最大。

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药物组成相同,其药量不同的地方是()。A、前者甘草、附子用量比后者大B、前者干姜用量比后者小C、前者用生附子,后者用炮附子D、前者附子用量大,后者干姜用量大E、前者干姜、生附子比后者用量大

患者,女,25岁。四肢经常冰冷,畏寒,得温则减,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沉细,服药后出现四肢麻木.舌质僵硬。不属中毒原因的是()A、附子煎煮时间太短B、使用的附子是生附子C、乌头煎煮时间太短D、附子使用过量E、附子用量太小

票证人员对收费人员的票证发放用量应控制在几天以内?

单选题生白附子内服量应控制在(  )。ABCDE

单选题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显得尤为重要。内服用量0.5g~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的毒性中药是()A生附子B蟾酥C生甘遂D红粉E天仙子

单选题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显得尤为重要。用量0.015g~0.03g,多入丸散用的毒性中药是()A生附子B蟾酥C生甘遂D红粉E天仙子

单选题生附子的内服量应控制在( )A0.015~0.03gB3~15gC1~2gD0.06~0.6gE6~20g

单选题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药物组成相同,其药量不同的地方是(  )。A前者甘草、附子用量比后者大B前者干姜用量比后者小C前者用生附子,后者用炮附子D前者附子用量大,后者干姜用量大E前者干姜、生附子比后者用量大

单选题毒性中药的药性峻烈,掌握其用法用量显得尤为重要。只能外用的毒性中药是()A生附子B蟾酥C生甘遂D红粉E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