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对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绘制控制图,已知当子组样本含量为2时,其下控制限LCL=70,上控制限UCL=82,问:当子组样本含量增加到8时,控制图的控制限应该变为:()ALCL=75,UCL=77BLCL=74,UCL=78CLCL=73,UCL=79DLCL=70,UCL=82

单选题
对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绘制控制图,已知当子组样本含量为2时,其下控制限LCL=70,上控制限UCL=82,问:当子组样本含量增加到8时,控制图的控制限应该变为:()
A

LCL=75,UCL=77

B

LCL=74,UCL=78

C

LCL=73,UCL=79

D

LCL=70,UCL=82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使用P控制图,若样本量n=100,样本平均不合格品率为=10%,则控制限为()。 A.UCL= 0.19B.CL= 0.10C.LCL= 0.01D.UCL= 0.25

每半小时抽检15支冲压件,记录其总不合格数和单位不合格数。现抽了14个子样共查出不合格55个,若用此数据绘制“控制图,控制图的上控制限UCL为( )。A.0.26B.0.54C.0.6D.0.65

抽取子组绘制控制图时,应做到( )。A.子组内产品尽量在短间隔内抽取B.子组样本量越小判断越准确C.过程稳定性好,子组间隔可以扩大D.子组间隔越大越好E.均值一极差图通常取的子组大小为4或5

使用p控制图,若样本量=100,样本平均不合格品率=10%,则中心线、上下控制限为( )。A.UCL=0.19B.CL=0.10C.LCL=0.01D.UCL=0.25E.LCL=0.19

在p控制图中,若每个子组ni不全相等,则p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线是凹凸状,对此 GB/T 4091—2001提出的解决方法有( )。A.当ni变化不大时,则采用单一的等于平均子组大小的一组控制线B.当ni变化较大时,可采用标准化变量的方法C.选样本量充分大,使得每个子组平均有一个不合格品D.不标出LCL控制线E.不标出UCL和LCL控制线

常规控制图的构成部分有( )。A.子组数值描点序列B.中心线C.上控制限(UCL)D.公差界限(USL,LSL)E.下控制限(LCL)

对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绘制X控制图,已知当子组样本含量为2时,其下控制限LCL=70,上控制限UCL=82。问:当子组样本含量增加到8时,X控制图的控制限应该变为:() A.LCL=75,UCL=77B.LCL=74,UCL=78C.LCL=73,UCL=79D.LCL=70,UCL=82

下列关于控制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上用实线绘制中心线B.用虚线绘制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C.图中并有按空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各点之间用直线段相连,以便看出点子的变化趋势D.UCL、CL、LCL统称为控制线,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连续对某铸件的外观缺陷进行检查,共查25件,每件平均4.6个,若用此数据绘制c控制图,控制图的上控制限UCL为( )。A.17.4B.11.03C.10.54D.10.19

关于控制图选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当子组样本量较大时,为方便计算应选取均值一极差图SXB 关于控制图选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当子组样本量较大时,为方便计算应选取均值一极差图B.对于计数控制图,当样本量不同时应选择P图或u图C.当控制对象为计件值时应选择C图或"图D.计量控制图比计数控制图效率高,应尽量选用计量控制图E.样本难以获取或检验费用过高的场合适宜选择单值控制图

关于绘制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分析用X-s控制图的子组个数一般取20~25个B.子组大小和抽样频率的确定应遵从合理子组原则C.样本点的绘制应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D.只要控制用控制图判异,就应该重新绘制E.只要分析用控制图判稳,就应该转为控制用控制图监控过程

对于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单值控制图的上控制限UCL与中心线的距离为( )。

关于控制图选用的说法,正确的有()。A.当子组样本量较大时,为方便计算应选取均值-极差图B.对于计数控制图,当样本量不同时应选择p 图或u图C.当控制对象为计件值时应选择c图或u图D.计量控制图比计数控制图效率高,应尽量选用计量控制图E.样本难以获取或检验费用过高的场合适宜选择单值控制图

某企业希望利用控制图对生产批量大、长期进行加工的轴外径尺寸进行监控,为此,首先确定了选用的控制图类型,并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绘制分析用控制图。为作控制图,正确的抽样方法包括()。A.每次取一个产品作为子组B.每次取4~5个产品作为一个子组C.取20~25个子组计算控制限并描点D.根据过程的稳定性和产量合理确定子组取样间隔

关于极差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有()。.极差的计算公式为子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B.当子组样本量大于10时,不适宜使用极差控制图C.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分析分布中心的波动D.极差控制图计算简便E.在分析阶段与均值控制图联合使用时,应先分析均值控制图

标准控制图绘制步骤包括()。A、在生产过程较稳定时,先抽去25个(组)以上的样本B、按公式求出上下界限C、画控制图,并按数据顺序在控制图上打点D、装订控制图

对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绘制控制图,已知当子组样本含量为2时,其下控制限LCL=70,上控制限UCL=82,问:当子组样本含量增加到8时,控制图的控制限应该变为:()A、LCL=75,UCL=77B、LCL=74,UCL=78C、LCL=73,UCL=79D、LCL=70,UCL=82

团队成员在控制阶段采用控制图来进行改善后稳定生产过程的控制,按照生产实际每班(每班8H,一天分3班进行生产)收集3个数据,然后绘制控制图,得出控制下限LCL=50,控制上限UCL=68,但是由于工作失误,把一天收集的数据作为一个子组,问:此时的控制图控制限应该变为()A、LCL=58,UCL=60B、LCL=56,UCL=62C、LCL=53,UCL=65D、LCL=50,UCL=68

在烟支生产过程中(假设是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针对烟支长度绘制控制图,已知当子组样本含量为2时,其下控制限LCL=70,上控制限UCL=82,问:当子组样本含量增加到8时,控制图的控制限应该变为()A、LCL=75,UCL=77B、LCL=74,UCL=78C、LCL=73,UCL=79D、LCL=70,UCL=82

下列对Xbar-R(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描述,错误说法是:()A、Xbar-R(均值-极差)控制图适用于任意子组样本含量的情形B、子组样本含量越大,控制限的幅度越大C、子组样本含量选择一般为2D、均值控制图只能检测均值的变化,不能检测方差的变化

在控制图上,上控制限UCL与下控制限LCL之间的距离是()。A、σB、2σC、3σD、6σ

多选题下列对Xbar-R(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描述,错误说法是:()AXbar-R(均值-极差)控制图适用于任意子组样本含量的情形B子组样本含量越大,控制限的幅度越大C子组样本含量选择一般为2D均值控制图只能检测均值的变化,不能检测方差的变化

多选题在p控制图中,若每个子组ni不全相等,则p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线是凹凸状,对此GB/T 4091—2001提出的解决方法有(  )。A当ni变化不大时,则采用单一的等于平均子组大小的一组控制线B当ni变化较大时,可采用标准化变量的方法C选样本量充分大,使得每个子组平均有一个不合格品D不标出LCL控制线E不标出UCL和LCL控制线

单选题团队成员在控制阶段采用控制图来进行改善后稳定生产过程的控制,按照生产实际每班(每班8H,一天分3班进行生产)收集3个数据,然后绘制控制图,得出控制下限LCL=50,控制上限UCL=68,但是由于工作失误,把一天收集的数据作为一个子组,问:此时的控制图控制限应该变为()ALCL=58,UCL=60BLCL=56,UCL=62CLCL=53,UCL=65DLCL=50,UCL=68

单选题在烟支生产过程中(假设是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针对烟支长度绘制控制图,已知当子组样本含量为2时,其下控制限LCL=70,上控制限UCL=82,问:当子组样本含量增加到8时,控制图的控制限应该变为()ALCL=75,UCL=77BLCL=74,UCL=78CLCL=73,UCL=79DLCL=70,UCL=82

单选题在控制图上,上控制限UCL与下控制限LCL之间的距离是()。AσB2σC3σD6σ

多选题常规控制图的构成部分有(  )。A子组数值描点序列B中心线C上控制限(UCL)D公差界限(USL,LSL)E下控制限(L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