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女性,36岁,因反复左下腹痛并腹泻1年就诊,大便4-5次/日,黄色糊状,有时混有鲜血。查体发现左下腹压痛。行电子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如内镜下取病理活检,以下哪些病理改变可能被发现( )A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大量嗜酸细胞浸润C隐窝脓肿D干酪性肉芽肿E非干酪行肉芽肿

多选题
女性,36岁,因反复左下腹痛并腹泻1年就诊,大便4-5次/日,黄色糊状,有时混有鲜血。查体发现左下腹压痛。行电子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如内镜下取病理活检,以下哪些病理改变可能被发现( )
A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B

大量嗜酸细胞浸润

C

隐窝脓肿

D

干酪性肉芽肿

E

非干酪行肉芽肿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哪种病理表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有意义()A、非干酪性肉芽肿B、炎症细胞浸润C、干酪性肉芽肿D、隐窝脓肿E、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男,22岁。因腹痛、腹泻1年余住院。行胃肠钡剂造影,见小肠节段性狭窄,手术切除标本见肠黏膜表面呈铺路石状,其病理组织学改变是A、小肠隐窝脓肿B、黏膜层中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浸润C、肌层炎性细胞浸润D、全壁性炎症、非干酪样肉芽肿E、全壁性炎症、肉芽肿并干酪样变

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取病理,其正确的病理组织描述为A.黏膜固有层可见大量嗜酸细胞聚集B.黏膜固有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聚集C.黏膜固有层发现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D.黏膜固有层发现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E.黏膜固有层发现大量巨噬细胞

男性,20岁。因腹痛、腹泻1年余住院。行胃肠钡剂造影,见小肠节段性狭窄,手术切除标本见肠黏膜表面呈铺路石状,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应是A.小肠隐窝脓肿B.黏膜层炎症细胞浸润C.肌层炎症细胞浸润D.全壁性炎症、非干酪样肉芽肿E.全壁性炎症、肉芽肿并干酪样变

女性,36岁,因反复左下腹痛并腹泻1年就诊,大便4-5次/日,黄色糊状,有时混有鲜血。查体发现左下腹压痛。行电子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如内镜下取病理活检,以下哪些病理改变可能被发现( )A、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大量嗜酸细胞浸润C、隐窝脓肿D、干酪性肉芽肿E、非干酪行肉芽肿

女性,26岁,反复右下腹疼痛4年,伴糊状腹泻,无粘液和脓血。查体:右下腹压痛,未触及包块。结肠镜检查发现右半结肠呈节段性改变,有鹅卵石样外观,多部位活检发现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有非干酪样肉芽肿。最可能的诊断为()A、溃疡性结肠炎B、Crohn病C、肠结核D、慢性阑尾炎E、细菌性痢疾

男,30岁,腹痛、腹泻3个月,临床考虑溃疡性结肠炎。钡灌肠提示“慢性结肠炎”。如果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最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A、中性粒细胞浸润B、淋巴细胞浸润C、上皮样肉芽肿D、杯状细胞减少E、隐窝脓肿

男,30岁,腹泻6个月。结肠镜示左半结肠弥散性浅溃疡,肠黏膜活检最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A、中性粒细胞浸润B、淋巴细胞浸润C、上皮样肉芽肿D、杯状细胞减少E、隐窝脓肿

男性,20岁。因腹痛、腹泻1年余住院。行胃肠钡餐造影,见小肠节段性狭窄,手术切除标本见肠黏膜表面呈铺路石状,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应是()A、小肠隐窝脓肿B、黏膜层炎症细胞浸润C、肌层炎症细胞浸润D、全壁性炎症、非干酪样肉芽肿E、全壁性炎症、肉芽肿并干酪样变

多选题女性,36岁,因反复左下腹痛并腹泻1年就诊,大便4-5次/日,黄色糊状,有时混有鲜血。查体发现左下腹压痛。行电子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如内镜下取病理活检,以下哪些病理改变可能被发现( )A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大量嗜酸细胞浸润C隐窝脓肿D干酪性肉芽肿E非干酪行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