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取侧头,面颊,耳、颈侧的腧穴宜选用的体位是(  )。A仰靠坐位B仰卧位C俯卧位D侧伏坐位E俯伏坐位

单选题
取侧头,面颊,耳、颈侧的腧穴宜选用的体位是(  )。
A

仰靠坐位

B

仰卧位

C

俯卧位

D

侧伏坐位

E

俯伏坐位


参考解析

解析:
侧伏坐位适用于取侧头,面颊,耳、颈侧的腧穴,如风池、头维、太阳、颊车、听宫等穴。

相关考题:

电针取穴应选用A.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B.根据病情选择腧穴,不拘左右,穴数不限C.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D.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5~6对穴位为宜E.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5~6对穴位为宜

取头、项、腰骶部、下肢后侧腧穴宜选哪种体位A.俯伏坐位B.侧卧位C.仰靠坐位D.俯卧位E.仰卧位

电针取穴应选用A.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B.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 电针取穴应选用A.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B.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5~6对穴位为宜C.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D.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5~6对穴位为宜E.根据病情选择腧穴,不拘左右,穴数不限

侧伏坐位适宜取A. 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B. 身体侧面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C. 脊背、腰骶部、腹部的腧穴D. 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E. 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卧位适宜取A. 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B. 身体侧面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C. 脊背、腰骶部、腹部的腧穴D. 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E. 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A.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B.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C.脊背、腰骶、腹部的腧穴D.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E.身体侧面的腧穴和上、下肢部分的腧穴侧伏坐位适宜取

A.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B.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C.脊背、腰骶、腹部的腧穴D.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E.身体侧面的腧穴和上、下肢部分的腧穴侧卧位适宜取

适于取头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腧穴的最佳体位是()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D、仰靠坐位E、侧伏坐位

电针取穴应选用()。A、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B、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5~6对穴位为宜C、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D、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5~6对穴位为宜E、根据病情选择腧穴,不拘左右,穴数不限

侧伏坐位适宜取哪个部位的腧穴()。A、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B、适宜于取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C、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D、适宜于取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E、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适宜取前头部、颜面和颈前部位腧穴最佳的体位是()A、仰卧位B、侧卧位C、仰靠坐位D、俯卧位E、侧伏坐位

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的体位是()A、仰卧位B、俯卧位C、侧卧位D、俯伏坐位E、侧伏坐位

针灸临床选择体位具有重要意义。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的腧穴,宜采用的体位是()A、仰靠坐位B、俯卧位C、侧卧位D、俯伏坐位E、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的针刺体位是()。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D、仰靠坐位E、侧伏坐位

单选题侧伏坐位适宜取哪个部位的腧穴()。A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B适宜于取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C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D适宜于取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E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单选题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的针刺体位是()。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D仰靠坐位E侧伏坐位

单选题取头、项、腰骶部、下肢后侧腧穴宜选哪种体位?(  )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D仰靠坐位E俯伏坐位

单选题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的体位是()A仰卧位B俯卧位C侧卧位D俯伏坐位E侧伏坐位

单选题电针取穴应选用(  )。A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B身体左右两侧腧穴组成1对,选5—6对穴位为宜C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1~3对穴位为宜D身体同侧腧穴组成1对,选5—6对穴位为宜E根据病情选择腧穴,不拘左右,穴数不限

配伍题侧伏坐位适宜取( )|侧卧位适宜取( )A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B身体侧面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C脊背、腰骶部、腹部的腧穴D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和腧穴E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