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确立了图画手工课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中。A“癸卯学制”B洋务运动C教会教育D“新学”教育

单选题
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确立了图画手工课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中。
A

“癸卯学制”

B

洋务运动

C

教会教育

D

“新学”教育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清政府于_________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_________。

1958年,美国颁布了(),作为战后教育的根本大法,根据教育目标的这一转变,美国开始了1960年课程改革。A、《国防教育法》B、《中小学教育法》C、《中小学修正法令》D、《关于美国初等教育的报告》

在《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课中,主讲人表示育人应贯穿在各个环节,包括()。 A、第三课堂B、第四课堂C、第一课堂D、第二课堂

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开始 于_( )年。

在中国近现代最早确立图画手工科进入中小学校并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是( )A.癸卯学习B.壬寅学制C.钦定学制D.郡国学制

在美术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采用一定方法手段使学生进入教学情景,这一教学环节被称为( )A.演示技能B.传授新知C.展示评价D.导入新课

1906年,()创办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课。成为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目前,传统戏剧如京剧已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文化部将积极与教育部门协商,出台相关文件,将民歌、民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将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将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使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材料主要强调了()。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B中小学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C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唯一形式D学校教育的全部功能就在于传承传统文化

微课设计与制作应跳出课内局限,着眼于课前预习、课后扩展、翻转课堂、说课评课、教师网络研修、教师培训等方面。

微课设计与制作应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

(),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确定要开乐歌课。A、1901年B、1902年C、1905年D、1908年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丰富“()”的生活。A、第一课堂B、第二课堂C、第三课堂D、第四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只在一堂课的开始进行。

课堂教学设计涵盖()。A、只有课前B、只有课中C、只有课后D、课前、课中、课后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有时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翻转课堂”的局限性()?A、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B、教师的权威性丧失C、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D、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E、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

1995年1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新大纲规定的小学公民教育课的目的是什么?

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确立了图画手工课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中。A、“癸卯学制”B、洋务运动C、教会教育D、“新学”教育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标志着科学课正式进入中国的小学学制。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京师大学堂章程》D、《蒙学堂章程》

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了()A、“预备立宪”上谕B、《钦定宪法大纲》C、《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D、《大清新刑律》

综合课机动灵活,适应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但必须警惕()的现象产生。A、课堂气氛活跃B、驾于课堂得心应手C、重点不突出、教学过程浮光掠影

单选题目前,传统戏剧如京剧已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文化部将积极与教育部门协商,出台相关文件,将民歌、民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将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将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使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材料主要强调了()。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B中小学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C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唯一形式D学校教育的全部功能就在于传承传统文化

单选题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开辟育人的(),这样育人课堂的出现将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A第一课堂B第二课堂C第三课堂D社会课堂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翻转课堂”的局限性()?A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B教师的权威性丧失C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D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E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

单选题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标志着科学课正式进入中国的小学学制。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京师大学堂章程》D《蒙学堂章程》

填空题1906年,()创办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课。成为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问答题1995年1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新大纲规定的小学公民教育课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