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背景某高层建筑主楼采用单元式隐框玻璃幕墙,A公司作为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幕墙公司,承接了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并根据B设计院的建筑图、结构图进行了幕墙施工图的深化设计,并在C试验室进行了“三性试验”。该幕墙系统采用了断桥铝型材和钢化中空Low-E玻璃,单元板块的加工养护在幕墙公司的加工车间完成,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在使用前进行了相容性试验等相关试验。幕墙公司在材料进场后向D监理公司进行了材料报验,并按规定进行了材料复验。该幕墙标准单元板块的规格为1500mm×3900mm,在施工现场,对于标准单元采用了专用钢架堆放和两点吊装,对于小于标准规格的板块采用了直接叠层堆放、单点吊装,现场采用吊篮施工。由于无特殊和异型要求,幕墙公司报验时按照每1000~1500m2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时将不同部位合并后作为一个检验批的方式进行报验2.问题(1)该幕墙公司作为具有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幕墙公司,其施工图调整意见是否需要提交给建设单位和B设计院审批,是否可以直接进行施工?(2)幕墙“三性试验”的检测项目是什么?(3)幕墙板块在加工养护时,对加工养护车间有何环境要求?当采用单组分和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时,养护时的固化时间一般需要多久?除相容性试验之外,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还应进行哪两项试验,目的是什么?(4)幕墙公司对小于标准规格的单元板块的堆放和吊装方式是否正确?为什么?采用吊篮施工时应符合哪些要求?(5)幕墙公司进行检验批报验时的面积划分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问答题
1.背景某高层建筑主楼采用单元式隐框玻璃幕墙,A公司作为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幕墙公司,承接了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并根据B设计院的建筑图、结构图进行了幕墙施工图的深化设计,并在C试验室进行了“三性试验”。该幕墙系统采用了断桥铝型材和钢化中空Low-E玻璃,单元板块的加工养护在幕墙公司的加工车间完成,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在使用前进行了相容性试验等相关试验。幕墙公司在材料进场后向D监理公司进行了材料报验,并按规定进行了材料复验。该幕墙标准单元板块的规格为1500mm×3900mm,在施工现场,对于标准单元采用了专用钢架堆放和两点吊装,对于小于标准规格的板块采用了直接叠层堆放、单点吊装,现场采用吊篮施工。由于无特殊和异型要求,幕墙公司报验时按照每1000~1500m2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时将不同部位合并后作为一个检验批的方式进行报验2.问题(1)该幕墙公司作为具有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幕墙公司,其施工图调整意见是否需要提交给建设单位和B设计院审批,是否可以直接进行施工?(2)幕墙“三性试验”的检测项目是什么?(3)幕墙板块在加工养护时,对加工养护车间有何环境要求?当采用单组分和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时,养护时的固化时间一般需要多久?除相容性试验之外,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还应进行哪两项试验,目的是什么?(4)幕墙公司对小于标准规格的单元板块的堆放和吊装方式是否正确?为什么?采用吊篮施工时应符合哪些要求?(5)幕墙公司进行检验批报验时的面积划分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玻璃幕墙以是否显示框格来分,可以分为明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和隐框玻璃幕墙。(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三) 背景资料 某大楼玻璃幕墙工程由A公司承担施工。隐框玻璃幕墙采用的中空玻璃由A公司委托玻璃厂加工,采用两道密封,第一道为丁基热熔密封胶密封,第二道采用聚硫密封胶密封,胶缝尺寸由玻璃加工厂按普通门窗中空玻璃的胶缝尺寸确定。隐框幕墙的玻璃板块由A公司下属加工厂制作,玻璃与铝合金框采用双组份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半隐框玻璃幕墙采用单片镀膜玻璃,其玻璃面板上墙安装就位后,直接在现场注胶,玻璃的镀膜面朝向室外一侧。隐框玻璃幕墙的玻璃板块制作时间是2004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安装时间是同年10月30日至11月10日,板块制作中,按规定做了剥离试验,均合格。在幕墙构件制作安装前,A公司对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分别制作了试样,委托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测三项主要物理性能。根据设计图纸,隐框幕墙立柱跨度有3200mm、3400mm和3600mm三种规格;幕墙除分格高度根据立柱跨度不同按比例有所增减外,其所用主材型号、品种、胶缝尺寸以及作用于幕墙单位面积上的力均相同。A公司的试样是按立柱跨度3400mm制作的。第38题:指出隐框玻璃幕墙所用的中空玻璃加工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和正确的做法。

背景资料(三)某大楼玻璃幕墙工程由A公司承担施工。隐框玻璃幕墙采用的中空玻璃由A公司委托玻璃厂加工,采用两道密封,第一道为丁基热熔密封胶密封,第二道采用聚硫密封胶密封,胶缝尺寸由玻璃加工厂按普通门窗中空玻璃的胶缝尺寸确定。隐框幕墙的玻璃板块由A公司下属加工厂制作,玻璃与铝合金框采用双组份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半隐框玻璃幕墙采用单片镀膜玻璃,其玻璃面板上墙安装就位后,直接在现场注胶,玻璃的镀膜面朝向室外一侧。隐框玻璃幕墙的玻璃板块制作时间是2004年1o月10日至1O月15日,安装时间是同年10月30日至11月10日,板块制作中,按规定做了剥离试验,均合格。在幕墙构件制作安装前,A公司对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分别制作了试样,委托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测三项主要物理性能。根据设计图纸,隐框幕墙立柱跨度有3200mm、3400mm和3600mm三种规格;幕墙除分格高度根据立柱跨度不同按比例有所增减外,其所用主材型号、品种、胶缝尺寸以及作用于幕墙单位面积上的力均相同。A公司的试样是按立柱跨度3400mm制作的。问题1.指出隐框玻璃幕墙所用的中空玻璃加工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和正确的做法。2.隐框玻璃幕墙玻璃板块安装时闻是否正确?如何判定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剥离试验结果是合格的?3.指出并纠正半隐框玻璃幕墙玻璃面板安装的错误。4.A公司制作的幕墙三项主要物理性能试样是否正确?为什么?

某大厦外墙幕墙工程,裙楼为干挂花岗石幕墙,主楼正面为点支承夹层玻璃幕墙,其他部分为复合铝板幕墙。土建工程已完毕,进入幕墙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幕墙施工的技术要点如下: 1.在玻璃幕墙生产车间进行点支承玻璃幕墙面板的注胶,按照隐框玻璃幕墙面板的制作和施工工艺如下: (1)室温为25℃,相对湿度为35%; (2)清洁注胶基材用白色棉布蘸人溶剂中吸取溶剂,然后用“一次擦”工艺进行清洁; (3)清洁后的基材要求在1h内注胶完毕; (4)从注胶完毕(采用单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到现场安装的间隔时间为10天。 2.安装复合铝板幕墙的顺序为“从下而上,先平面,后转角和窗台”,即先安装大面积的复合铝板幕墙,再安装各转角处的铝板。 3.石材幕墙的工艺流程如下: 基层处理→基层弹线→主体结构测量→钢骨架制作安装→石材剔槽→挂件安装→安装石材→隐蔽工程验收→缝隙处理→防雷焊接→幕墙清理→成品保护→自检→竣工验收。 监理公司审核了认为该施工组织设计无针对性,施工工艺不合理,未予同意。(1)施工组织设计按照隐框玻璃幕墙面板的制作工艺安排点支承玻璃幕墙面板制作,是否可行?为什么?(2)分别指出隐框玻璃幕墙面板注胶和施工工艺的正确和错误之处,并对错误讲行纠正。(3)指出复合铝板的施工工艺的不合理之处。(4)指出石材幕墙施工顺序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下列属于按幕墙施工方法分类的是( )。 A、石材幕墙 B、单元式幕墙 C、框支承玻璃幕墙 D、搪瓷板幕墙 E、构件式幕墙

框支承玻璃幕墙包括()。A、明框B、隐框C、半隐框D、点式E、单元式

( )是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形式幕墙。A.全玻式玻璃幕墙 B.半隐框玻璃幕墙C.隐框玻璃幕墙 D.明框玻璃幕墙

( )是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形式幕墙。A:全玻式玻璃幕墙B:半隐框玻璃幕墙C:隐框玻璃幕墙D:明框玻璃幕墙

某高层建筑主楼采用单元式隐框玻璃幕墙,A公司作为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接了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并根据B设计院的建筑图、结构图进行了幕墙施工图的深化设计,并在C试验室进行了“三性试验”。该幕墙系统采用了断桥铝型材和钢化中空Low-E玻璃,单元板块的加工养护在幕墙公司的加工车间完成,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在使用前进行了相容性试验等相关试验。幕墙公司在材料进场后向D监理公司进行了材料报验,并按规定进行了材料复验。该幕墙标准单元板块的规格为1500mm×3900mm,在施工现场,对于标准单元采用了专用钢架堆放和两点吊装,对于小于标准规格的板块采用了直接叠层堆放、单点吊装,现场采用吊篮施工。由于无特殊和异型要求,幕墙公司并后作为一个检验批的方式进行报验。问题(1)该幕墙公司作为具有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幕墙公司,其施工图调整意见是否需要提交给建设单位和B设计院审批,是否可以直接进行施工?(2)幕墙“三性试验”的检测项目是什么?(3)幕墙板块在加工养护时,对加工养护车间有何环境要求?当采用单组分和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时,养护时的固化时间一般需要多久?除相容性试验之外,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还应进行哪两项试验,目的是什么?(4)幕墙公司对小于标准规格的单元板块的堆放和吊装方式是否正确?为什么?采用吊篮施工时应符合哪些要求?(5)幕墙公司进行检验批报验时的面积划分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玻璃幕墙工程施下时,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注胶的是( )。A.明框玻璃幕墙B.隐框玻璃幕墙C.点支玻璃幕墙D.全玻玻璃幕墙

以下幕墙中,不属于框支承构件式玻璃幕墙的是( )A.明框玻璃幕墙B.单元式玻璃幕墙C.隐框玻璃幕墙D.半隐框玻璃幕墙

某大楼玻璃幕墙工程由A公司承担施工。隐框玻璃幕墙采用的中空玻璃由A公司委托玻璃厂加工,采用两道密封,第一道为丁基热熔密封胶密封,第二道采用聚硫密封胶密封胶缝尺寸由玻璃加工厂按普通门窗中空玻璃的胶缝尺寸确定。隐框幕墙的玻璃板块由A公司下属加工厂制作,玻璃与铝合金框采用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半隐框玻璃幕墙采用单片镀膜玻璃,其玻璃面板上墙安装就位后,直接在现场注胶,玻璃的镀膜面朝向室外一侧。隐框玻璃幕墙的玻璃板块制作时间是2009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安装时问是同年10月30日至11月10日,板块制作中,按规定做了剥离试验,均合格。在幕墙构件制作安装前,A公司对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分别制作了试样,委托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测三项主要物理性能。根据设计图纸,隐框幕墙立柱跨度有3200mm、3400mm和3600mm三种规格;幕墙除分格高度根据立柱跨度不同按比例有所增减外,其所用主材型号、品种、胶缝尺寸以及作用于幕墙单位面积上的力均相同。A公司的试样是按立柱跨度3400mm制作的。 问题 1.指出隐框玻璃幕墙所用的中空玻璃加工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和正确做法。 2.隐框玻璃幕墙玻璃板块安装时间是否正确?如何判定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剥离试验结果是合格的? 3.指出并纠正半隐框玻璃幕墙玻璃面板安装的错误。 4.A公司制作的幕墙三项主要物理性能试样是否正确?为什么?

某小型百货商店,地上6层,建筑面积4200m2,外墙正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侧立面、背立面采用石材幕墙。由某建筑公司承包施工,某监理公司进行监理。下列属于幕墙验收应检查文件和记录是()。A、幕墙工程的施工图、结构计算书、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B、建筑设计单位对幕墙工程设计的确认文件C、打胶、养护环境的测试、湿度记录D、双组份硅酮结构胶的混匀性试验记录及拉断试验记录E、防漏电装置测试记录

玻璃幕墙按(),最通常的分类是:明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和全玻璃幕墙。A、镶嵌材料B、结构C、立面装饰形式D、结构粘接材料

明窗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和隐框玻璃幕墙,宜采用半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A、有机玻璃B、钢化玻璃C、普通平玻

框支承玻璃幕墙主要包括下列类型()A、明框玻璃幕墙B、隐框玻璃幕墙C、半隐框玻璃幕墙D、点支承玻璃幕墙E、全玻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按其承重方式不同分为()。A、框支承幕墙、全玻幕墙和点支承幕墙B、明框幕墙、隐框幕墙和半隐框幕墙C、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D、框支承幕墙、单元式幕墙

玻璃幕墙可分为()。A、非承重幕墙B、半隐框玻璃幕墙C、明框玻璃幕墙D、隐框玻璃幕墙

()不属于框支承玻璃幕墙。A、明框玻璃幕墙B、点支承玻璃幕墙C、隐框玻璃幕墙D、半隐框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的类型包括普通玻璃幕墙(全显框)、()、全隐框玻璃幕墙、底座式全玻璃幕墙、吊挂式玻璃幕墙和点式连接式玻璃幕墙等多种。

玻璃幕墙以是否显示框格来分,可以分为明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和隐框玻璃幕墙。

判断题玻璃幕墙以是否显示框格来分,可以分为明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和隐框玻璃幕墙。A对B错

填空题玻璃幕墙的类型包括普通玻璃幕墙(全显框)、()、全隐框玻璃幕墙、底座式全玻璃幕墙、吊挂式玻璃幕墙和点式连接式玻璃幕墙等多种。

单选题玻璃幕墙按其承重方式不同分为()。A框支承幕墙、全玻幕墙和点支承幕墙B明框幕墙、隐框幕墙和半隐框幕墙C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D框支承幕墙、单元式幕墙

问答题单元式玻璃幕墙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怎样要求?

单选题玻璃幕墙按(),最通常的分类是:明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和全玻璃幕墙。A镶嵌材料B结构C立面装饰形式D结构粘接材料

问答题背景 某高层建筑主楼采用单元式隐框玻璃幕墙,A公司作为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接了幕墙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并根据B设计院的建筑图、结构图进行了幕墙施工图的深化设计,并在C试验室进行了“三性试验”。该幕墙系统采用了断桥铝型材和钢化中空1ow—E玻璃,单元板块的加工养护在幕墙公司的加工车间完成,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在使用前进行了相容性试验等相关试验。幕墙公司在材料进场后向D监理公司进行了材料报验,并按规定进行了材料复验。该幕墙标准单元板块的规格为1500mm×3900mm,在施工现场,对于标准单元采用了专用钢架堆放和两点吊装,对于小于标准规格的板块采用了直接叠层堆放、单点吊装,现场采用吊篮施工。由于无特殊和异型要求,幕墙公司报验时按照每1000~1500m2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时将不同部位合并后作为一个检验批的方式进行报验。 问题 (1)该幕墙公司作为具有设计和施工双甲级资质的专业幕墙公司,其施工图调整意见是否需要提交给建设单位和8设计院审批,是否可以直接进行施工? (2)幕墙“三性试验”的检测项目是什么? (3)幕墙板块在加工养护时,对加工养护车间有何环境要求?当采用单组分和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时,养护时的固化时间一般需要多久?除相容性试验之外,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还应进行哪两项试验,目的是什么? (4)幕墙公司对小于标准规格的单元板块的堆放和吊装方式是否正确?为什么?采用吊篮施工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5)幕墙公司进行检验批报验时的面积划分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