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汽车生产商对结构件厚度的要求:公差范围为9±0.6mm,标准差为0.16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03mm,再现性标准差为0.04mm。从%P/T及%RR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A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但%RR勉强合格B本测量系统的%P/T勉强合格,但%RR不合格C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和%RR均合格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及%RR值,从而无法判断

单选题
某汽车生产商对结构件厚度的要求:公差范围为9±0.6mm,标准差为0.16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03mm,再现性标准差为0.04mm。从%P/T及%R&R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
A

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但%R&R勉强合格

B

本测量系统的%P/T勉强合格,但%R&R不合格

C

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和%R&R均合格

D

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及%R&R值,从而无法判断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采用千分尺对钳工加工的工件进行测量,随机选取了20个工件和3名测量员,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重复性标准差为2,再现性标准差为2,部件之间波动的标准差为10,从%P/TV的角度可以认为:() A.测量系统完全可以接受B.测量系统勉强可以接受C.测量系统能力不足D.无法判断

型号螺母的内径设计尺寸为16mm,误差为(+0、3,一0、3)mm。现对完成该内径加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随机抽取的样本进行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0、25mm。若需在某道工序中控制该齿轮材料的强度,则要求控制该工序的()。A.双侧公差 B.公差中心 C.上限公差 D.下限公差

某汽车生产商对结构件厚度的要求:公差范围为9±0.6mm,标准差为0.16mm。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03mm,再现性标准差为0.04mm。从%P/T及%RR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A、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但%RR勉强合格B、本测量系统的%P/T勉强合格,但%RR不合格C、本测量系统的%P/T合格和%RR均合格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及%RR值,从而无法判断

在板材车间连轧过程中,取30个板材厚度测量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移值为1厘米,数据的标准差为5厘米。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厘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标准差为4厘米。从过程能力与测量系统分析的角度,可以得到结论() 1)Cp=Cpk 2)CpCpk 3)本系统精确度/过程波动比满足测量系统要求 4)本系统精确度/过程波动比不满足测量系统要求A、1和3,B、2和4,C、1和4,D、2和3

剪床的下剪刀贴合垂直面与滑块行程的平行度公差,要求在1000mm行程长度上,剪切厚度≤10mm,公差值为()A、0.05~0.16mmB、0.10~0.16mmC、0.16~0.18mmD、0.12~0.16mm

对某电流等精度测量16次,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0.01mA,则其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为()mA。A、0.016B、0.16C、0.04

根据平均数与标准差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某数列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则标准差为()。 (2)某数列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则标准差系数为()。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平均数为25,则平均数为()。 (4)某数列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则变量值对90的方差为()。

某企业生产一种长度规格为15±2mm的部件,已知其总体标准差为2mm,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其长度,共有两名检验员,对其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得出重复性标准差为0.3,再现性标准差为0.4,则该测量系统()A、完全不能接受B、勉强接受C、接受D、无法判断

在M公司的某工序中连续收集125个数据,获得其平均值为55,标准差为1.5,请根据根据公差为54±6计算出本工序的Cpk为多少?()。A、1B、1.33C、1.11D、1.15

某电工器材厂生产一种云母带,其厚度在正常生产下服从N(0.13,0.0152)。某日在生产的产品中抽查了10次,发现平均厚度为0.136,如果标准差不变,原假设是什么?()。A、平均厚度等于0.13B、平均厚度等于0.136C、均厚度大于0.13D、厚度标准差不等于0.13

在无偏条件下,双侧过程能力指数Cp的计算公式是()其中,δ是总体标准差,S为样本标准差, R为平均样本极差,K为偏离度,T为公差范围,M为公差中心。A、(UCL-LCL)/6δB、T/6δC、(1-K)T/6RD、(T-M)/3S

某企业用台秤对某材料进行称重,该材料重量要求的公差限为500±15克。现将一个500克的砝码,放在此台秤上去称重,测量20次,结果发现均值为510克,标准差为1克。这说明().A、台秤有较大偏倚(Bias),需要校准B、台秤有较大的重复性误差,已不能再使用,需要换用精度更高的天平。C、台秤存在较大的再现性误差,需要重复测量来减小再现性误差。D、测量系统没有问题,台秤可以使用。

用一把1m尺子分段测量9m长度,每段测量标准差为0.2mm,则9m的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1.8mm

用一根米尺测量9米距离,作9次独立测量,每次标准差为0.3mm,则9米的标准差为(),9米的平均误差为()。

某量测量9次,标准差为0.06,则算术平均质的标准差当独立测量时为(),当完全正相关测量时为()。

单选题某企业生产一种长度规格为15±2mm的部件,已知其总体标准差为2mm,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其长度,共有两名检验员,对其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得出重复性标准差为0.3,再现性标准差为0.4,则该测量系统()A完全不能接受B勉强接受C接受D无法判断

单选题按规定,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是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n次独立重复测量,用()来表示重复性。A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B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C加权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DB类估计的标准差

单选题按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规定,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是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n次独立重复测量,用()来表示重复性。A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B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C加权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DB类估计的标准差

填空题某量测量9次,标准差为0.06,则算术平均质的标准差当独立测量时为(),当完全正相关测量时为()。

判断题用一把1m尺子分段测量9m长度,每段测量标准差为0.2mm,则9m的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1.8mmA对B错

单选题某企业用台秤对某材料进行称重,该材料重量要求的公差限为500±15克。现将一个500克的砝码,放在此台秤上去称重,测量20次,结果发现均值为510克,标准差为1克。这说明().A台秤有较大偏倚(Bias),需要校准B台秤有较大的重复性误差,已不能再使用,需要换用精度更高的天平。C台秤存在较大的再现性误差,需要重复测量来减小再现性误差。D测量系统没有问题,台秤可以使用。

单选题在板材车间连轧过程中,取30个板材厚度测量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移值为1厘米,数据的标准差为5厘米。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厘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标准差为4厘米。从过程能力与测量系统分析的角度,可以得到结论() 1)Cp=Cpk 2)CpCpk 3)本系统精确度/过程波动比满足测量系统要求 4)本系统精确度/过程波动比不满足测量系统要求A1和3,B2和4,C1和4,D2和3

单选题冰箱中的除露管是一个重要零部件,其去锌长度是关键质量特性,其长度的公差限为15±2毫米。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12毫米,再现性标准差为0.16毫米。从%P/T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A该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完全合格的B该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勉强合格的C该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值,从而无法判断

单选题在无偏条件下,双侧过程能力指数Cp的计算公式是()其中,δ是总体标准差,S为样本标准差, R为平均样本极差,K为偏离度,T为公差范围,M为公差中心。A(UCL-LCL)/6δBT/6δC(1-K)T/6RD(T-M)/3S

单选题车床加工轴棒,其长度的公差限为180±3毫米。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12毫米,再现性标准差为0.16毫米。从%P/T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A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完全合格的B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勉强合格的C本测量系统从%P/T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值,从而无法判断

填空题用一根米尺测量9米距离,作9次独立测量,每次标准差为0.3mm,则9米的标准差为(),9米的平均误差为()。

单选题某电工器材厂生产一种云母带,其厚度在正常生产下服从N(0.13,0.0152)。某日在生产的产品中抽查了10次,发现平均厚度为0.136,如果标准差不变,原假设是什么?()。A平均厚度等于0.13B平均厚度等于0.136C均厚度大于0.13D厚度标准差不等于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