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通过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但IgG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哪个器官隐藏病菌最多A胆B脾C肝D肠道淋巴结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选题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通过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但IgG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哪个器官隐藏病菌最多
A

B

C

D

肠道淋巴结

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143—146题共用题干)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4次,稀便有粘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病人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度,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143.这提示病人可能是A.伤寒复发B.初发作寒C.再燃D.带菌者E.迁延型伤寒

男性,45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在某村卫生站诊治,给服氯霉素5天,病人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39℃,到县医院诊治,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在伤寒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A、伤寒潜伏期B、伤寒急性期C、伤寒恢复期D、伤寒暂时带菌者E、伤寒慢性带菌者此种情况提示病人可能是A、初发伤寒B、复发C、再燃D、带菌者E、迁延型伤寒有助于发现伤寒带菌者的抗体是A、“O”抗体B、“H”抗体C、“Vi”抗体D、“O”抗体加“Vi”抗体E、“H”抗体加“Vi”抗体该患者为伤寒慢性带菌者最佳抗生素治疗是A、氯霉素B、氨苄西林C、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D、诺氟沙星(氟哌酸)E、氯霉素加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病人经有效治疗1个月,连续2次大便培养(-),认为已被治愈,此患者病后可获得A、暂时免疫B、无免疫力,可再次患伤寒C、有一定免疫力D、对伤寒有持久性免疫E、对伤寒与副伤寒均有免疫力通过治疗,病人体温正常,两次血培养(-),但IgG、IgA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你认为哪个器官隐藏细菌最多A、肝B、脾C、胆囊D、肠道淋巴结E、网状内皮系统

患者,男性,50岁,浙江渔民。近1年来慢性腹泻,每日2~3次,大便稀,带脓血,伴里急后重,粪便检出血吸虫虫卵。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血吸虫病B.无症状血吸虫病C.慢性血吸虫病D.晚期血吸虫巨脾型E.晚期血吸虫腹水型

男性,16岁。发热伴腹泻2天,大便每日20余次,量少,有黏冻及脓血,伴左下腹痛及里急后重感。A.细菌性痢疾B.阿米巴痢疾C.霍乱D.食物中毒E.伤寒 下列肠道传染病的诊断是:

男性患者,14岁,3周前因进不洁食物后出现发热伴腹泻,每日排稀便或黏液便7~8次,曾服黄连素(小檗碱)3d,症状减轻停药;近10余天仍便次频,每日3~5次,有时大便中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应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该病人患了细菌性痢疾A.进食不洁史伴稀便B.腹泻伴里急后重C.脓血便伴里急后重D.大便常规有大量脓细胞及少量红细胞E.粪便培养有志贺菌属生长

男性,45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粘冻,在某村卫生站诊治,给服氯霉素5天,病人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39℃,到县医院诊治,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此种情况提示病人可能是A、初发伤寒B、复发C、再燃D、带菌者E、迁延型伤寒通过治疗,病人体温正常,两次血培养(-),但IgG、IgA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你认为哪个器官隐藏细菌最多A、肝B、脾C、胆囊D、肠道淋巴结E、网状内皮系统有助于发现伤寒带菌者的抗体是A、"O"抗体B、"H"抗体C、Vi抗体D、"O"抗体加Vi抗体E、"H"抗体加Vi抗体该患者为伤寒慢性带菌者最佳抗生素治疗是A、氯霉素B、氨苄西林,C、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D、诺氟沙星(氟哌酸)E、氯霉素加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病人经有效治疗1个月,连续2次大便培养(-),认为已被治愈,此患者病后可获得A、暂时免疫B、无免疫力,可再次患伤寒C、有一定免疫力D、对伤寒有持久性免疫E、对伤寒与副伤寒均有免疫力在伤寒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A、伤寒潜伏期B、伤寒急性期C、伤寒恢复期D、伤寒暂时带菌者E、伤寒慢性带菌者

患者男性,14岁,前3周因进食不洁后出现发热伴腹泻,每日排稀便或黏液便7~8次,曾服盐酸小檗碱3d,症状减轻停药;近10余天仍便次频,每日3~5次,有时大便中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应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该病人患细菌性痢疾A.进食不洁史伴稀便B.腹泻伴里急后重C.脓血便伴里急后重D.大便常规有大量脓细胞及少量红细胞E.粪便培养有志贺菌属生长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病人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通过治疗病人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一),但IgG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哪个器官隐藏病菌最多 ( )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这提示患者可能是A、伤寒复发B、初发作寒C、再燃D、带菌者E、迁延型伤寒通过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但IgG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哪个器官隐藏病菌最多A、胆B、脾C、肝D、肠道淋巴结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伤寒带菌者有益的抗体是A、"O"抗体B、"Vi"抗体C、"H"抗体D、"O"与"Vi"抗体E、"H"与"Vi"抗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痊愈,患者病后可获得A、暂时免疫B、对伤寒有持久性免疫C、有一定免疫力D、无免疫力,可再次患伤寒E、对伤寒与副伤寒均有免疫力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139~142 题:男性,40岁,渔民。冈发热l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4次,稀便有粘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病人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第 139 题 这提示病人可能是( )

男性,40岁,发热3天伴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0余次,量少,有黏冻及脓血。大便光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黏液(++)。腹痛、腹泻、脓血便是菌痢患者典型症状,其原因为()A.内毒素被吸收后激活白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B.外毒素对肠黏膜损伤C.痢疾杆菌侵入黏膜下层引起炎症D.痢疾杆菌侵入黏膜固有层后引起小血管痉挛,从而形成浅表溃疡E.痢疾杆菌及内毒素、外毒素共同作用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对伤寒带菌者有益的抗体是A."O"抗体B."Vi"抗体C."H"抗体D."O"与"Vi"抗体E."H"与"Vi"抗体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痊愈,患者病后可获得A.暂时免疫B.对伤寒有持久性免疫C.有一定免疫力D.无免疫力,可再次患伤寒E.对伤寒与副伤寒均有免疫力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这提示患者可能是A.伤寒复发B.初发作寒C.再燃D.带菌者E.迁延型伤寒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这提示患者可能是A.迁延型伤寒B.带菌者C.伤寒复发D.初发作寒E.再燃

A.腹痛、腹泻,排便后腹痛缓解B.腹痛、腹泻,便中有脓血C.腹痛伴腹胀D.腹泻、发热伴里急后重E.大便习惯改变,便隐血阳性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表现为

A.腹痛、腹泻,排便后腹痛缓解B.腹痛、腹泻,便中有脓血C.腹痛伴腹胀D.腹泻、发热伴里急后重E.大便习惯改变,便隐血阳性结肠癌症状表现为

患者男性,30岁,腹痛腹泻2年余,时轻时重,泻下黏液血便,每日3~5次。近3个月来腹泻加重,达每8~10次,时有便血,伴发热。查体示左下腹压痛,曾用氧氟沙星、氯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确诊可进一步检查()A、血常规B、大便常规C、大便培养D、肠道钡灌肠E、结肠镜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这提示患者可能是()A、伤寒复发B、初发作寒C、再燃D、带菌者E、迁延型伤寒

患者,男,40岁。发热3天伴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0余次,量少,有黏冻及脓血。大便光镜检查有红细胞(++),白细胞(++),黏液(++)。腹痛、腹泻、脓血便是菌痢患者典型症状,原因为()A、内毒素被吸收后激活白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B、外毒素对肠黏膜损伤C、痢疾杆菌侵入黏膜下层引起炎症D、痢疾杆菌侵入黏膜固有层后引起小血管痉挛从而形成浅表溃疡E、痢疾杆菌及内毒素、外毒素共同作用

患者,男,40岁。发热3天伴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0余次,量少,有黏冻及脓血。大便光镜检查有红细胞(++),白细胞(++),黏液(++)。此病的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以肠道哪一段为主()A、回盲部B、回肠末端C、乙状结肠与直肠D、整个结肠E、盲肠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通过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两次血培养(-),但IgG含量仍高,考虑为带菌状态,哪个器官隐藏病菌最多()A、胆B、脾C、肝D、肠道淋巴结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痊愈,患者病后可获得()A、暂时免疫B、对伤寒有持久性免疫C、有一定免疫力D、无免疫力,可再次患伤寒E、对伤寒与副伤寒均有免疫力

单选题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对伤寒带菌者有益的抗体是A"O"抗体B"Vi"抗体C"H"抗体D"O"与"Vi"抗体E"H"与"Vi"抗体

单选题患者男性,30岁,腹痛腹泻2年余,时轻时重,泻下黏液血便,每日3~5次。近3个月来腹泻加重,达每8~10次,时有便血,伴发热。查体示左下腹压痛,曾用氧氟沙星、氯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确诊可进一步检查()A血常规B大便常规C大便培养D肠道钡灌肠E结肠镜

单选题患者,男,40岁。发热3天伴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0余次,量少,有黏冻及脓血。大便光镜检查有红细胞(++),白细胞(++),黏液(++)。腹痛、腹泻、脓血便是菌痢患者典型症状,原因为()A内毒素被吸收后激活白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B外毒素对肠黏膜损伤C痢疾杆菌侵入黏膜下层引起炎症D痢疾杆菌侵入黏膜固有层后引起小血管痉挛从而形成浅表溃疡E痢疾杆菌及内毒素、外毒素共同作用

单选题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对伤寒带菌者有益的抗体是()AO抗体BVi抗体CH抗体DO与Vi抗体EH与Vi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