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对于球面透镜而言,镜片偏心距导致的眼位回旋角就等于偏心点光线的偏向角。A对B错

判断题
对于球面透镜而言,镜片偏心距导致的眼位回旋角就等于偏心点光线的偏向角。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依球面透镜的表面曲率与对入射光线的作用,球面透镜分为()。 A.厚透镜与薄透镜B.缩径与大直径镜片C.凹透镜与凸透镜D.柱镜与棱镜

0.5m的发光点光线经过+2.00D球面透镜,共轭焦点距球面透镜()。 A.0.5mB.1mC.1.5mD.无限远

设眼镜偏心距为0.3cm,镜片焦度为-8.0DS,镜片后顶点至回旋点的间距为25mm,则光线垂直通过镜片偏心点所产生的偏向角与眼的回旋角()。 A.二者不相等B.二者相等C.偏心距在0.3cm范围内可相等D.若焦度为+8.0DS时二者可相等

眼镜的光心距与瞳距不符时,眼的回旋角大小与()无关。 A.偏心距B.焦片后顶点至主点的距离C.镜片焦距D.镜片焦度

设眼镜偏心距为0.3cm,镜片焦度为-8.0DS,镜片后顶点至回旋点的间距为25mm,则眼的回旋角为()。 A.4∆B.3∆C.2∆D.2.5∆

眼镜的光心距与瞳距不相匹配,眼镜透镜的光轴与配戴眼的视轴偏离,由于受镜片()的作用,产生偏向角,不能通过眼的回旋点,因此,不能投射至眼的黄斑中心。A、屈光调整B、等效棱镜C、调节D、棱镜效应

0.5m的发光点光线经过+2.00D球面透镜,共轭焦点距球面透镜()。A、0.5mB、1mC、1.5mD、无限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中央薄周边厚的球面镜片是凹透镜。

对于球面透镜而言,镜片偏心距导致的眼位回旋角就等于偏心点光线的偏向角。

透镜的棱镜效应公式中F代表()。A、棱镜效应△B、偏心距mmC、偏心距CmD、镜度

对于凸透镜而言,镜眼距减少,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减少相应镜片的屈光力。

对于凹透镜而言,镜眼距增加,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加大相应镜片的屈光力。

依球面透镜的表面曲率与对入射光线的作用,球面透镜分为()。A、厚透镜与薄透镜B、缩径与大直径镜片C、凹透镜与凸透镜D、柱镜与棱镜

透镜的偏心率e值大于0小于1,称为()。A、球面B、非球面C、双曲线面D、抛物线面

目标光线垂直投射镜片旁中心,由于受镜片棱镜效应的作用,产生()。A、回旋角B、倾斜角C、偏向角D、折射角

目标光线垂直投射镜片旁中心,由于受镜片棱镜效应的作用,产生偏向角,此时为了注视目标,产生新的视轴,新视轴与原视轴的夹角称为回旋角,回旋角()偏向角。A、等于B、约等于C、等于1/2D、不等于

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称为()。A、颞距B、镜眼距C、偏心距D、瞳距

目标光线垂直投射镜片旁中心,为了注视目标,产生新的视轴,新视轴与原视轴的夹角称为()。A、回旋角B、倾斜角C、偏向角D、折射角

判断题对于凸透镜而言,镜眼距减少,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减少相应镜片的屈光力。A对B错

判断题对于凹透镜而言,镜眼距增加,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加大相应镜片的屈光力。A对B错

单选题透镜的棱镜效应公式中F代表()。A棱镜效应△B偏心距mmC偏心距CmD镜度

单选题目标光线垂直投射镜片旁中心,由于受镜片棱镜效应的作用,产生偏向角,此时为了注视目标,产生新的视轴,新视轴与原视轴的夹角称为回旋角,回旋角()偏向角。A等于B约等于C等于1/2D不等于

单选题眼镜的光心距与瞳距不相匹配,眼镜透镜的光轴与配戴眼的视轴偏离,由于受镜片()的作用,产生偏向角,不能通过眼的回旋点,因此,不能投射至眼的黄斑中心。A屈光调整B等效棱镜C调节D棱镜效应

单选题镜片的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的距离称为()。A颞距B镜眼距C偏心距D瞳距

单选题目标光线垂直投射镜片旁中心,为了注视目标,产生新的视轴,新视轴与原视轴的夹角称为()。A回旋角B倾斜角C偏向角D折射角

单选题目标光线垂直投射镜片旁中心,由于受镜片棱镜效应的作用,产生()。A回旋角B倾斜角C偏向角D折射角

单选题0.5m的发光点光线经过+2.00D球面透镜,共轭焦点距球面透镜()。A0.5mB1mC1.5mD无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