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2018年5月12日,习近平在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的致信中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有效减轻(),实现(),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A防灾减灾、抗灾救灾B致灾规律C灾害风险D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多选题
2018年5月12日,习近平在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的致信中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有效减轻(),实现(),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A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
B
致灾规律
C
灾害风险
D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解析
解析:
2018年5月12日,习近平在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的致信中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相关考题:
在()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来此调研考察强调,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意识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A、汶川大地震B、玉树大地震C、舟曲大地震D、唐山大地震
1999年7月5日,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通过"21世纪减灾战略":"21世纪,一个更安全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减轻灾害和降低风险B、建立防灾减灾论坛C、加强灾害应急救援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物圈2号”实验给人的启示的是()A、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B、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按自然规律办事C、人类早晚会建立第二个生物圈,无需担心地球恶化D、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可谓无价之宝
从四川汶川地震到云南盈江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关于地震的发生人类能否准确预测这个问题就提上日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近来地震频繁发生,地震的发生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②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类违背世界的物质性所导致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A、救灾统筹B、灾害信息共享C、综合减灾D、多样灾种
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问题。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
填空题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指出要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转变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