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清政府统一台湾后,1684年康熙帝废止禁海令,指定()。A香港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B澳门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C黄埔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D徐闻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

单选题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1684年康熙帝废止禁海令,指定()。
A

香港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

B

澳门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

C

黄埔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

D

徐闻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施琅统一台湾后,为表彰其功绩,康熙帝册封他为()。A、水师提督B、内大臣C、福建总督D、靖海侯

“开辟荆莽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此诗记述的重大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B.康熙帝统一台湾C.刘铭传保卫台湾D.刘永福坚守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A、维护了国家主权B、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比较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起哪“四级学校”?

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件”后,又侵占了台湾B、1937年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后,又侵占了台湾C、1938年占领了广州,武汉后,又侵占了台湾D、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侵占了台湾

清政府在收复台湾后对台湾采取了()限制措施。A、不准台湾人入伍当兵B、不准在台湾随意修建城堡不准铁器流入台湾C、日本料理D、不准台湾人出海

清朝严厉地执行明朝有关海外贸易制度,力图闭关自守。顺治13年(1656年)颁布(),规定沿海地区片帆不得下海,凡有违反者,一律奏闻处斩,货物入官,家产付告发人。A、禁海令B、封海令C、禁银令D、禁商令

清代大臣()成功收复台湾并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住台湾,设立台湾府。A、周培公B、施琅C、郑成功D、李光地

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爽手里收回台湾。B、《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太后说:“只要有我孝庄在,谁也别想动我孙子.........”C、《少年康熙帝》中,康熙帝智擒鳌拜,并以20条大罪立即将其处死。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不同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为切断郑成功的供应来源,清廷于()年颁布“禁海令”A、1684B、1683C、1664D、1656

清政府先后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和1885年设立台湾省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海防以维护国家统一B、加速台湾地区经济发展C、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D、防止西方殖民者侵扰台湾

1684年,康熙帝颁布“开海”命令:“今海内一统,出洋贸易,得旨允行”。1717年,又以南洋地区“西洋泊船之所,藏匿盗贼甚多”,恐其结成反清势力为由,下令禁止南洋贸易。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平定噶尔丹叛乱是“开海”的政治前提B、“开海”“禁海”都是有限制的对外贸易C、欧洲列强联合反清是“禁海”重要原因D、康熙帝时期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海禁政策

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

清政府是如何管理建省后的台湾?

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禁海令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1684年康熙帝废止禁海令,指定()。A、香港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B、澳门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C、黄埔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D、徐闻云台山、宁波、厦门为对外开放的四处贸易口岸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A、取决于其经济基础B、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C、推行重商主义D、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明清政府推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名词解释题禁海令

单选题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A维护了国家主权B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单选题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单选题清朝严厉地执行明朝有关海外贸易制度,力图闭关自守。顺治13年(1656年)颁布(),规定沿海地区片帆不得下海,凡有违反者,一律奏闻处斩,货物入官,家产付告发人。A禁海令B封海令C禁银令D禁商令

单选题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爽手里收回台湾。B《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太后说:“只要有我孝庄在,谁也别想动我孙子.........”C《少年康熙帝》中,康熙帝智擒鳌拜,并以20条大罪立即将其处死。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不同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单选题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件”后,又侵占了台湾B1937年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后,又侵占了台湾C1938年占领了广州,武汉后,又侵占了台湾D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侵占了台湾

单选题清代大臣()成功收复台湾并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住台湾,设立台湾府。A周培公B施琅C郑成功D李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