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已知进料热状况参数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是()(过冷液体)。

填空题
已知进料热状况参数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是()(过冷液体)。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提馏段内的溢流液体流量与()有关。 A.精馏段下降液体流量B.进料量C.进料热状况D.汽相流体流量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进料量F、进料组成XF、进料热状况参数q、塔釜加热量Q不变,减少塔顶馏出量D,则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n(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确定

进料液体量占总进料量的比率,称为()。A、液相分率B、液体浓度C、液汽化D、汽液化

吸附剂剂油比是指()。A、吸附剂与进料量之比B、进料量与吸附剂之比C、解吸剂与进料量之比D、进料量与解吸剂之比

水解加碱量受()影响。A、进料量B、进料速度C、进料温度D、进料时间

提馏段内的溢流液体流量与()有关。A、精馏段下降液体流量B、进料量C、进料热状况D、汽相流体流量

已知q=1.1,则加料液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为()。A、0.1:1B、1.1:1C、1:1.1D、1:1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进料量F、进料组成XF、进料热状况参数q、塔釜加热量Q不变,减少塔顶馏出量D,则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n()。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确定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进料量F、进料组成xF、进料热状况参数q、塔釜加热量Q不变,减少塔顶馏出量D,则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η()。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确定

已知某精馏塔操作时的进料线(q线)方程为:y=0.6,则该塔的进料热状况为饱和液体进料。

已知精馏q线为y=2x–0.5,则原料液的进料状况为()。A、过冷液体B、饱和液体C、气液混合物D、饱和蒸气

下列是产生塔板漏液的原因()。A、上升蒸汽量小B、下降液体量大C、进料量大D、再沸器加热量大

异构化装置空速是指()。A、反应液体进料量与反应器催化剂之比B、反应器催化剂与反应液体进料量之比C、反应循环氢量与反应器催化剂之比D、反应器催化剂与反应循环氢量量之比

精馏塔进料量F为10Kmol/h,提馏段液体的摩尔数为8Kmol/h,精馏塔的进料热状态参数q为()。A、0.8B、0.25C、1.25D、18

在正常操作时,分馏塔精馏段的气体流量除了与提馏段的气体流量有关外,还受()影响。A、塔底液相流量B、进料量及进料热状况C、进料热状况D、进料量

在稳定操作时,分馏塔精馏段的气体流量除了与提馏段的气体流量有关外,还受()影响。A、进料量B、进料热状况C、进料量及进料热状况

在稳定操作时分馏塔提馏段的液体流量除了与精馏段的液体流量有关外,还受()影响。A、进料量B、进料热状况C、进料量及进料热状况

浓硝酸装置配料比是指()。A、稀硝酸进料量与镁进料量体积比B、浓硝酸镁进料量与稀硝酸进料量体积比C、稀硝酸进料量与总进料量体积比D、总进料量与稀硝酸进料量体积比

精馏塔的进料为过冷液体时,进料线的斜率q/q-1为()。

某边疆精馏塔的进料量为32.65kmol/h,进料热状况参数为1.276,釜残液的流量为16.65kmol/h,操作回流比为2.52,则提馏段的液气比L′/V′为()。A、1.612B、0.736C、0.525D、1.255

填空题精馏塔的进料为过冷液体时,进料线的斜率q/q-1为()。

填空题精馏塔设计时,若进料组成ZF,塔顶、塔底产品组成,xD、xW和进料热状态参数q及回流比R均不变,只增大进料量F,则所需的塔径(),所需的理论塔板数()。

多选题q称为进料热状态参数,下面关于q值论断中正确的是()。A单位进料流量所引起的提馏段与精馏段下降液体流量之差值Bq=0为饱和液体进料Cq=1为泡点进料Dq〉1为冷液体进料Eq〈0为过热蒸气进料

填空题精馏塔进料可能有()种不同热状况。对于泡点或露点进料,其进料状况参数q分别为()和()。

填空题连续精馏过程的进料热状态有()种。已知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是()。理论板图解时,在F、x,x,q、x,R,操作压力P等参数中,与()无关。

单选题若连续精馏过程的进料热状况参数q=1/3,则其中气相与液相的摩尔数之比为()。A1/2B1/3C2D3

填空题精馏塔设计时,若进料量F,进料组成ZF,塔顶产品组成xD,塔底产品组成xW和精馏段上升气体量V均为定值,将进料状态由q=1变为q〉1,则设计理论塔板数将(),L/V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