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当水汽饱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温度和露点温度相同B空气温度和湿球温度相同C相对湿度是100%D温度升高将会引起凝结现象

单选题
当水汽饱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空气温度和露点温度相同

B

空气温度和湿球温度相同

C

相对湿度是100%

D

温度升高将会引起凝结现象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饱和水汽压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相等时,水面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关系为()。 A、水面与冰面相等B、水面大于冰面C、水面小于冰面D、与水面、冰面无关系

烧结过程中,当水汽分压( )饱和蒸汽压时,废气中的水汽就开始在冷料表面上发生冷凝。A.低于B.大于C.等于

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叫露点。() A、错误B、正确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下述哪个正确?A.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B.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低于露点温度C.在100%的相对湿度时,周围环境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

当水汽分压力等于该空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s时,表明湿空气被水汽饱和,已达到水汽分压力的()。A、最低值B、平均值C、最高值

烧结过程中,当水汽分压()饱和蒸汽压时,废气中的水汽就开始在冷料表面上发生冷凝。A、低于B、大于C、等于

若水汽含量正好达到某一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最大限度,则水汽达到()。A、不饱和B、饱和C、水汽压增大D、过饱和

当干球温度t=15℃,露点温度Td=-2℃时表示空气()空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空气中水汽远离饱和。

水汽通量是表示()的物理量,而水汽通量散度是表示()的物理量。A、水汽含量、输送来的水汽集中程度B、水汽输送强度、水汽饱和程度C、水汽输送强度、输送来的水汽集中程度D、水汽含量、水汽饱和程度

用温度计直接测得相对温度时,由相对湿度求水汽压公式为e=U·Ew/100,式中Ew是指()。A、饱和水汽压B、干球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汽压C、湿球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汽压D、未饱和水汽压

纯水汽的饱和水汽压是指一定温度下纯水汽与水(冰)处于相平衡时的水汽压,与温度和气压有关。

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称为()。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

饱和水汽压的变化是()。A、随温度升降的改变量,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大些B、随大气中水汽的增加而迅速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D、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的程度E、可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下述哪个正确?()A、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B、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低于露点温度C、在100%的相对湿度时,周围环境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那个温度称为(),简称()。

无论气温是在零上,还是零下,用相对湿度反查水汽压时,饱和水汽压均取自气温所对应的纯水平液面饱和水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水汽与水或水汽与冰组成的系统处于()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单选题()温度是当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空气冷却到()时的温度。A湿球,饱和;B湿球,过饱和;C露点,饱和;D露点,过饱和

单选题饱和水汽压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相等时,水面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关系为()。A水面与冰面相等B水面大于冰面C水面小于冰面D与水面、冰面无关系

填空题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

问答题计算题:当气温为15.0℃时,饱和水汽压为17.1hPa,在气温为26.3℃时,饱和水汽压为34.2hPa,现测得气温为26.3℃,水汽压为17.1hPa,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

单选题对于平的纯水面,温度为10oC时的饱和水汽压()温度为30oC时的饱和水汽压;当温度为-10oC时,平的纯水面饱和水汽压()平的纯冰面饱和水汽压。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

问答题当气温为15.0℃时,饱和水汽压为17.1hPa,在气温为26.3℃时,饱和水汽压为34.2hPa,现测得气温为26.3℃,水汽压为17.1hPa,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

单选题在常温下当水汽压以毫米汞柱为单位时,常以其数值代替()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露点温度D饱和水汽压

单选题当水汽分压力等于该空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s时,表明湿空气被水汽饱和,已达到水汽分压力的()。A最低值B平均值C最高值

单选题水汽通量是表示()的物理量,而水汽通量散度是表示()的物理量。A水汽含量、输送来的水汽集中程度B水汽输送强度、水汽饱和程度C水汽输送强度、输送来的水汽集中程度D水汽含量、水汽饱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