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用超速抑制方法,刺激频率从200至300次/分均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当刺激频率达到420次/分时,心动过速终止,转为窦性心律,提示心电图的诊断可能是(  )。A室上性心动过速B窦性心动过速C心房扑动D心房颤动E房性心动过速

单选题
用超速抑制方法,刺激频率从200至300次/分均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当刺激频率达到420次/分时,心动过速终止,转为窦性心律,提示心电图的诊断可能是(  )。
A

室上性心动过速

B

窦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扑动

D

心房颤动

E

房性心动过速


参考解析

解析:
图中显示QRS波群形态为室上性,心室率约l60次/分,RP′间期=P′R间期,可初步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当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为150次/分左右且RP′间期=P′R间期时,不能排除心房扑动。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选用比自身心动过速频率快20%~30%的刺激频率即有效。但在本例患者,刺激频率从200至300次/分均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刺激频率达到420次/分时才能有效地终止心动过速,推测患者心房率为160次/分×2=320次/分,为心房扑动,因而刺激频率>400次/分才能有效地终止心动过速。仔细观察发现Ⅱ、Ⅲ、aVF导联可见扑动波,食管导联心电图清晰可见有扑动波落入QRS波群中,实际上为2:1下传的心房扑动。

相关考题:

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常可以终止哪种心律失常A.心房扑动B.心房颤动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窦性心律不齐E.窦性心动过速

关于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与自律性增高的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要点,不正确的表述是A、后者心率逐渐加快和逐渐减慢B、前者心动过速发作有突发突止的特点C、后者经电生理刺激不能诱发和终止D、后者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终止其发作E、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减慢后者的频率

下列哪项不是自律性房速的特点A、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B、常伴有AVBC、心动过速可被刺激迷走神经所终止D、心房程序电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E、心动过速开始与终止时存在加温现象

患者女性,56岁,反复发作心悸,心电图检查如图4-7-6所示(图中ESO为食管导联心电图)。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类型是A、窦性心动过速B、房性心动过速C、交界性心动过速D、室性心动过速E、室上性心动过速用超速抑制方法,刺激频率从200~300次/分均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当刺激频率达到420次/分时,心动过速终止,转为窦性心律,提示图4-7-6的诊断可能为A、窦性心动过速B、心房颤动C、心房扑动D、室上性心动过速E、房性心动过速

下列哪项不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特点A.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B.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C.心动过速可被刺激迷走神经所终止D.心房程序电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E.心动过速开始与终止时存在加温现象

关于短阵猝发性起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S1S1刺激方法B、可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连续刺激10~20次D、起搏频率比自身心率快10次/分E、可用于终止心房扑动

下列哪项不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A、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B、心动过速可被刺激迷走神经所终止C、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D、心房程序电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E、心动过速开始与终止时存在加温现像

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常可以终止的心律失常是()。A、心房扑动B、心房颤动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窦性心律不齐E、窦性心动过速

关于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心率逐渐加快和逐渐减慢B、心动过速常呈突发突止的特征C、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D、心动过速时的P波与窦性P波相同或相似E、心动过速频率常为120~180次/分

单选题选择终止该患者心动过速的最佳刺激频率为(  )。A260次/分B210次/分C500次/分D100次/分E400次/分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A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B心动过速可被刺激迷走神经所终止C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D心房程序电刺激通常不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E心动过速开始与终止时存在加温现像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对于诊断室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AQRS波群时限>0.14秒BQRS波群时限>0.20秒,R-R间期不规则,频率>200次/分C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D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单选题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常可以终止哪种心律失常()A心房扑动B心房颤动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窦性心律不齐E窦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