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在液塑限联合法中,无论是细粒土还是砂类土,在确定其塑限相应的入土深度时,所用公式是一样的。()A对B错

判断题
在液塑限联合法中,无论是细粒土还是砂类土,在确定其塑限相应的入土深度时,所用公式是一样的。()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粘性土在天然含水量增大时,随之增大的指标是()? A、塑限WPB、液限WLC、塑限指数IPD、液限指数IL

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目的是用于( )。 A.土类划分B.计算天然稠度C.确定最佳含水率D.计算塑性指数

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中,液限的确定方法有( )。A.若采用76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17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w,即为该土样的液限B.通过76g锥入土深度h与含水率w的关系曲线,查得锥入土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液限C.若采用100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w,即为该土样的液限D.通过塑限与塑限入土深度的关系,查图或由公式计算得到液限

关于土的液塑限测定过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100g锥做液限试验,在h-w图上查得纵坐入土深度=17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土样的液限B.hp-WL关系图上,双曲线确定的是细粒土的hp值C.A.点对应的锥入深度,应控制在20mm±0.2mmD.对于砂类土,用100g和76g锥C.点的锥入深度都可以大于5mm

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中,土的性质对()时入土深度有显著影响。A.液限B.塑限C.缩限D.天然含水率

液塑限联合测定,细粒土与粗粒土计算塑限入土深度的公式不相同。()

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试土的塑限,规范规定的液限标准为76g的锥入土深度17mm时的含水率。

在港口工程勘察中,测得某黏性土原状试样的锥沉量(76g液限仪沉入土中的深度)为6mm。该黏性土天然状态属于()。A、硬塑B、可塑C、软塑D、流塑

在液塑限联合法中,无论是细粒土还是砂类土,在确定其塑限相应的入土深度时,所用公式是一样的。()

液塑限联合测定液限后,无论对细料土还是粗粒土其计算入土深度的公式是一样的。()

用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时,液限点应控制()锥入深度()。

土的液性指数Il=1时,土处于()A、液限B、塑限C、缩限D、塑指

土的液限和塑限联合试验法条件有()。A、锥入土深度B、锥质量100gC、锥体沉入土样时间D、锥角30度

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界限含水量时,当为砂性土时,应在液限-锥入深度关系曲线上,用双曲线公式计算塑限锥入深度。()

土液塑限试验中,在h-w图上用以下沉深度h对应含水量确定的土的液限()。A、h=10mmB、h=20mmC、h用公式计算

一细粒土液限为31.7,塑限为23.8,并且粗粒中砂粒占优势,按照《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划分该土的名称为()A、高液限粘土B、高液限粉土C、低液限粘土D、含砂低液限粉土

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界限含水率时,以入土深度25mm作为液限标准。()

按"土工试验标准",()是错误的。()A、测定黏性土的液限可用液塑限联合测试法和碟式仪法B、测定黏性土的塑限可用搓条法C、收缩皿法适用于测定胀缩性土的塑限D、联合测定法测液塑限时圆锥入土深度宜分别为3~4mm、7~9mm、15~17mm

当粗粒土中细粒土含量大于15%时必须做塑液限测定

土的液限和塑限联合试验法,控制条件有()。A、锥入土深度B、锥质量100gC、锥体沉入土样时间D、锥角30度

单选题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液限的确定方法,若采用100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为()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液限。A15mmB17mmC20mmD21mm

单选题一细粒土液限为55.3,塑限为28.2,并且粗粒中砾粒占优势,按照《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划分该土的名称为()A含砾高液限粘土B高液限粉土C低液限粘土D含砂低液限粉土

单选题土液塑限试验中,在h-w图上用以下沉深度h对应含水量确定的土的液限()。Ah=10mmBh=20mmCh用公式计算

判断题液塑限联合测定液限后,无论对细料土还是粗粒土其计算入土深度的公式是一样的。()A对B错

判断题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界限含水量时,当为砂性土时,应在液限-锥入深度关系曲线上,用双曲线公式计算塑限锥入深度。()A对B错

判断题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界限含水率时,以入土深度25mm作为液限标准。()A对B错

判断题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试土的塑限,规范规定的液限标准为76g的锥入土深度17mm时的含水率。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