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废省,改设布政使司,但是其性质仍等同于行省。A金朝B元朝C明朝D辽朝

单选题
()废省,改设布政使司,但是其性质仍等同于行省。
A

金朝

B

元朝

C

明朝

D

辽朝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明朝在省一级设()统掌军事。 A、布政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都指挥使司D、提点刑狱司

明朝时期,中央设“三司”,其中掌管地方军政的是() A.指挥使司B.布政使司C.按察使司D.通政使司

洪武九年(1376年),下令废除行省制度,各行省一律改称( )。A、通政使司B、按察使司C、都指挥使司D、承宣布政使司

行省之名始于元代,明代改行省为布政司,清代恢复行省之名。清前期共设置内地二十三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 A.唐代B.明代C.隋代D.宋代

明朝把一省之权分为三司,其中()是省的最高行政长官。A.都指挥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承宣布政使司D.行省使司

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了东北诸王叛乱后,设置了()A、东北行省B、辽阳行省C、辽宁行省D、东北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又称为行省

()废省,改设布政使司,但是其性质仍等同于行省。A、金朝B、元朝C、明朝D、辽朝

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A、布政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都指挥使司D、提点刑狱司

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元朝地方政务机构不包括:()A、行省B、布政使司C、宣慰司D、行枢密院

明朝把一省之权分为三司,其中()是省的最高行政长官。A、都指挥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承宣布政使司D、行省使司

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设立()。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军事,合称“三司”。A、巡抚B、都督C、宣政院D、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九年,朱元璋下诏将全国各行省一律改为(),废除行省制度。A、承宣布政使司B、都督府C、提刑按察使司D、都指挥使司

中国设县于()代,设州始于汉代;设府始于唐代;设省设于元代;设道始于唐代;设路始于宋代;设布政使司始于明代。

设布政使司始于()代。

单选题明朝把一省之权分为三司,其中()是省的最高行政长官。A都指挥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承宣布政使司D行省使司

填空题设布政使司始于()代。

单选题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了东北诸王叛乱后,设置了()A东北行省B辽阳行省C辽宁行省D东北布政使司

单选题元朝地方政务机构不包括:()A行省B布政使司C宣慰司D行枢密院

填空题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单选题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设立()。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军事,合称“三司”。A巡抚B都督C宣政院D承宣布政使司

填空题中国设县于()代,设州始于汉代;设府始于唐代;设省设于元代;设道始于唐代;设路始于宋代;设布政使司始于明代。

多选题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A布政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都指挥使司D提点刑狱司

判断题布政使司又称为行省A对B错

单选题1376年,朱元璋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A左右布政使司B承宣布政使司C提刑按察使司D都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