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波浪时记入日报表的是100个周期观测时段内,前10位较大波高的平均值,记为()。单位;米。

填空题
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波浪时记入日报表的是100个周期观测时段内,前10位较大波高的平均值,记为()。单位;米。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观测波高时首先根据浪的特征,区分出风浪和涌浪,各挑选较远处()个显著大波分别估计它们的波高,取平均值作为风浪和涌浪的波高值。 A、1~2B、3~5C、4~6D、5~7

光学经纬仪DJ2、DJ6的脚标表示是()。A、光学经纬仪的最小读数B、一测回测角中误差C、一测回一方向观测中误差D、方向观测中误差

用DJ6型光学经纬仪测量某水平角4个测回,各测回的观测值分别为248°32′18″,248°31′54″,248°31′42″,248°32′06″,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A、±15.5″B、±12.5″C、±18.5″D、±0.0″

时段平均值或时段累计值所对应的观测时间为时段末的时间,()或累计值的观测时间则是旬、月终了后的次日(即每月11日、21日和下月1日)8时。A、旬、月平均值B、年、月平均值C、月、日平均值D、旬、日平均值

用J2型光学经纬仪进行5″级观测时,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不应大于()。A、2″B、3″C、6″

每次观测雪深需要作()次测量,以厘米为单位,取整,小数四舍五入。记入观测薄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

海浪的有效波高是指将海浪的观测数据根据波高大小由大到小排列,取前()的大波平均,即为有效波高。A、1/3B、1/2C、2/3D、3/4

平均海平面是自记验潮仪长期观测记录()的平均值.具体较方便的计算办法是对观测记录每一小时的()进行统计

观测水位时,从左岸吹向右岸的风记为“()”。A、东风B、右岸风C、左岸风D、西风

观测水位时,水面起伏度达到或超过4级应加测()。A、波浪周期B、水温C、波高D、波长

渠道滑坡位移精密观测可以用经伟仪量测各观测桩平面上两个方向的位移,用水平仪量测其高程变化。

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用经纬仪对一角观测了4个测回,其平均值的中误差为±15″,若使平均值的中误差为±10″,则该角应观测的测回数为()。A、4个测回B、5个测回C、8个测回D、9个测回

测量水平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测的角度只有两个方向时,用测回法测水平角。B、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可根据测角精度的要求,测多个测回取平均值。C、在一个测站上需观测多个方向时,用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D、用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不需要归零。

用DJ6光学经纬仪进行水平角的观测,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应不超过()A、 40 "B、 -40"C、 +40"D、 +(-)40"

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波浪时记入日报表的是100个周期观测时段内,前10位较大波高的平均值,记为()。单位;米。

显著波是指取观测波列的连续100个波中前()大波的平均值作为特征波高。A、5个B、10个C、15个D、20个

J6级光学经纬仪进行观测,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时,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角值。A、±10″B、±20″C、±30″D、±40″

观测时跑道视程有变化显著变化,当观测前10分钟内某一分钟的平均值与10分钟的平均值变化超过50米或20%时,应按“()”记录。

每次观测积雪时应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3次测量地点,彼此相距应在(),并做出标记,以免下次在原地重复测量。A、5米以上B、10米以上C、15米以上D、20米以上

填空题角度观测应采用不低于级全站仪,用方向观测法观测(),测角中误差应在()。

问答题什么是基本测回观测结果?重测观测结果是否属于基本观测测回结果?重测观测结果超限时、是否记入重测方向测回数?

单选题显著波是指取观测波列的连续100个波中前()大波的平均值作为特征波高。A5个B10个C15个D20个

单选题观测波高时首先根据浪的特征,区分出风浪和涌浪,各挑选较远处()个显著大波分别估计它们的波高,取平均值作为风浪和涌浪的波高值。A1~2B3~5C4~6D5~7

单选题J6级光学经纬仪进行观测,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时,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角值。A±10″B±20″C±30″D±40″

单选题观测水位时,从左岸吹向右岸的风记为“()”。A东风B右岸风C左岸风D西风

单选题观测水位时,水面起伏度达到或超过4级应加测()。A波浪周期B水温C波高D波长

单选题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A消除仪器下沉的影响B消除竖直角观测误差C消除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差误差D消除仪高及目标高量测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