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光度分析中,透过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即It/I0称为()A吸光度B透光率C吸光系数D光密度

单选题
在光度分析中,透过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即It/I0称为()
A

吸光度

B

透光率

C

吸光系数

D

光密度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分光光度法中对有色溶液进行测量,测量的是( )。A.入射光的强度B.透过溶液光的强度C.有色溶液的吸光度D.反射光的强度

I0为入射光的强度,Ia为吸收光的强度,It为投射光的强度,那么,透光度是( )。A.I0-IaB.I0/ItC.It/I0D.Ia/I0

透射免疫浊度法的吸光度A指的是A、透射光强度B、入射光强度C、入射光与透射光的比率D、入射光与透射光的差值E、透射光强度减去入射光强度

透射免疫浊度法的吸光度A指的是A.透射光强度B.入射光强度C.入射光与透射光的比率D.入射光与透射光的差值E.透射光强度减去入射光强度

当入射光的强度I0一定时,溶液吸收光的强度IA越大,则溶液透过光的强度It()。A、越大B、越小C、保持不变D、等于

在分光光度法中,入射光强度与透过光强度之比的对数,称为()。A、光强度B、透光度C、吸光系数D、吸光度

散射比n是表示散射线强度Is和辐射源到工件的入射线的强度I0之比,即:n=Is/I0。

强度为I0的自然光经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为()

在吸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A、吸光度B、透光率C、吸收波长D、吸光系数E、液层厚度

朗伯比耳定律中,透过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It/I0,称为()A、吸光度B、消光度C、光密度D、透光度

在分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A、吸光度B、吸光系数C、透光度D、光密度

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字表达式为lgI0/I=Kbc。(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过光强度)

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入射光强度与透射光强度之比成为吸光度,吸光度的倒数的对数为透光率。

在分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A、吸光度B、吸光系数C、透光度D、光密度

设入射线强度为I0,透过射线强度为I,散射线强度为Is,则散射比n定义为()。A、Is/IB、Is/I0C、I/I0D、I0/I

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I/I0)称为()A、光密度B、消光度C、吸光度D、透光率

马吕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I0cos2a。式中I为通过检偏器的透射光的强度,I0为()的强度;a为入射光矢量的()和检偏器()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入射光的强度为I0,波长为λ,则观察屏上相邻明条纹的距离为()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入射光的强度为I0,波长为λ,则观察屏上相邻明条纹的距离为()

透光率是()之比。A、透过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的强度I0B、透过光的强度It与发射光的强度IrC、透过光的强度It与吸收光的强度IaD、吸收光的强度Ia与入射光的强度I0

在光度分析中,透过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即It/I0称为()A、吸光度B、透光率C、吸光系数D、光密度

在分光光度法中,光电管接收的是:()A、入射光强度B、吸收光的强度C、透过光的强度D、散射光的强度

单选题在分光光度法中,光电管接收的是:()A入射光强度B吸收光的强度C透过光的强度D散射光的强度

单选题在吸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A吸光度B透光率C吸收波长D吸光系数E液层厚度

问答题两个偏振片P1、P2叠放在一起,其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一束强度为I0的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已知该入射光由强度相同的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而成,现测得透过偏振片P2与P1后的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9/16,试求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以P1的偏振化方向为基准)。

单选题当入射光的强度I0一定时,溶液吸收光的强度IA越大,则溶液透过光的强度It()。A越大B越小C保持不变D等于

填空题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入射光的强度为I0,波长为λ,则观察屏上相邻明条纹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