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女性,60岁,既往有萎缩性胃炎。因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3月来诊。表现精神不振,轻度贫血,双下肢不完全痉挛瘫痪,振动觉、位置觉障碍,行颈髓MRIT项出现如图所示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A重症肌无力B急性脊髓炎C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D急性脊髓灰质炎E脊髓压迫症

单选题
患者,女性,60岁,既往有萎缩性胃炎。因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3月来诊。表现精神不振,轻度贫血,双下肢不完全痉挛瘫痪,振动觉、位置觉障碍,行颈髓MRIT项出现如图所示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重症肌无力

B

急性脊髓炎

C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D

急性脊髓灰质炎

E

脊髓压迫症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患者,女性,60岁,既往有萎缩性胃炎。因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3月来诊。表现精神不振,轻度贫血,双下肢不完全痉挛瘫痪,振动觉、位置觉障碍,行颈髓MRIT项出现如图所示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重症肌无力B、急性脊髓炎C、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D、急性脊髓灰质炎E、脊髓压迫症

颈膨大病变时肢体的瘫痪表现为A.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B.双上肢痉挛性瘫痪,双下肢弛缓性瘫痪C.四肢均为弛缓性瘫痪D.四肢均为痉挛性瘫痪E.以上均不对

患者男,47岁,因“进行性行走不稳、踏棉花感1个月”来诊。有胃大部切除术史。查体:双下肢震动觉、位置觉减退,肌力Ⅳ级。患者不会出现的临床表现可能有()A、双下肢深感觉缺失B、颅内压增高C、痉挛性截瘫D、周围神经病变E、感觉性共济失调F、双上肢腱反射亢进G、精神症状

患者女,25岁,因“运动中背部受伤2h”来诊。查体:双下肢弛缓性瘫痪,乳头平面感觉过敏,乳头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患者最初为弛缓性瘫痪,转为痉挛性瘫痪的时限是()A、3~5个月B、1~3个月C、3d~3周D、3h~3dE、30min~3h

患者,男性,47岁,进行性行走不稳,踏棉花感1个月入院,有胃大部切除病史。查体:双下肢震动觉、位置觉减退,双下肢肌力4级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一般没有()A、双下肢深感觉缺失B、高颅压C、痉挛性截瘫D、周围神经病变E、感觉性共济失调

患者男,35岁,因“双下肢不能活动1个月”来诊。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重症肌无力B、周期性瘫痪C、周期性神经炎D、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E、肌营养不良症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末端感觉异常、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及精神症状。

横贯性颈膨大(C5~T2)病变引起的瘫痪是()A、四肢痉挛性瘫痪B、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C、双上肢痉挛性瘫瘫,双下肢弛缓性瘫痪D、双上肢正常,双下肢痉挛性瘫痪E、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双下肢正常

中女性患者,既往有淋巴瘤3年,病情稳定。1月来出现双下肢疼痛,行走困难,胸部束带感伴有尿潴留和性功能障碍,该患者最应考虑的疾病是()A、肿瘤椎体转移B、神经根神经炎C、营养不良性贫血D、肿瘤脊髓转移E、肿瘤盆腔转移

患者,男性,47岁,进行性行走不稳,踏棉花感1个月入院,有胃大部切除病史。查体:双下肢震动觉、位置觉减退,双下肢肌力4级影响维生素B吸收的常见因素有()A、萎缩性胃炎B、胃大部切除术后C、内因子分泌的先天缺陷D、小肠原发性吸收不良及回肠切除E、低蛋白血症

多选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男,47岁,因“进行性行走不稳、踏棉花感1个月”来诊。有胃大部切除术史。查体:双下肢震动觉、位置觉减退,肌力Ⅳ级。患者不会出现的临床表现可能有()A双下肢深感觉缺失B颅内压增高C痉挛性截瘫D周围神经病变E感觉性共济失调F双上肢腱反射亢进G精神症状

单选题中女性患者,既往有淋巴瘤3年,病情稳定。1月来出现双下肢疼痛,行走困难,胸部束带感伴有尿潴留和性功能障碍,该患者最应考虑的疾病是( )A肿瘤椎体转移B神经根神经炎C营养不良性贫血D肿瘤脊髓转移E肿瘤盆腔转移

单选题患者男,35岁,因“双下肢不能活动1个月”来诊。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重症肌无力B周期性瘫痪C周期性神经炎D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E肌营养不良症

判断题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末端感觉异常、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及精神症状。A对B错

单选题横贯性颈膨大(C5~T2)病变引起的瘫痪是()A四肢痉挛性瘫痪B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C双上肢痉挛性瘫瘫,双下肢弛缓性瘫痪D双上肢正常,双下肢痉挛性瘫痪E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双下肢正常

多选题患者男,47岁,因“进行性行走不稳、踏棉花感1个月”来诊。有胃大部切除术史。查体:双下肢震动觉、位置觉减退,肌力Ⅳ级。患者不会出现的临床表现可能有()A双下肢深感觉缺失B颅内压增高C痉挛性截瘫D周围神经病变E感觉性共济失调F双上肢腱反射亢进G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