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暖气及出血等症状,手术切除胃标本,见一缺损,边缘齐,镜下可见4层结构,坏死层、炎症层、肉芽组织层及疤痕层,应诊为(  )。A胃炎B胃癌C胃溃疡D溃疡型癌E萎缩性胃炎

单选题
某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暖气及出血等症状,手术切除胃标本,见一缺损,边缘齐,镜下可见4层结构,坏死层、炎症层、肉芽组织层及疤痕层,应诊为(  )。
A

胃炎

B

胃癌

C

胃溃疡

D

溃疡型癌

E

萎缩性胃炎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症状包括A、返酸、暖气B、咽痛、声音嘶哑C、吞咽困难、疼痛D、哮喘、咳嗽E、胸痛

不属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适应证的是A.急性胃、食管炎症,尤其是腐蚀性、坏死性炎症B.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病因诊断C.上腹部有症状而X线检查阴性或疑有癌变需要取活检确诊D.x线发现溃疡或充盈缺损,性质不明E.咽下困难、吞咽疼痛及胸骨后烧灼感疑 有“食管性胸痛”

患者男性,55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就诊。体查:上腹部肿块,中等硬度,表现光滑、活动、无压痛。上消化道造影见胃底部4cm圆形充盈缺损,边缘整齐,中间可见"脐样"龛影。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癌B、胃平滑肌瘤C、胃消化性溃疡D、胃淋巴瘤E、胃平滑肌肉瘤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A、手术切除B、放疗+化疗C、生物治疗D、化疗E、免疫治疗

下列哪项不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适应证 A、急性胃、食管炎症,尤其是腐蚀性、坏死性炎症B、X线发现溃疡或充盈缺损,性质不明C、上腹部有症状而X线检查阴性或疑有癌变但不能确诊者D、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E、咽下困难、吞咽疼痛及胸骨后烧灼感疑有"食管性胸痛"

下述哪项不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适应证A.急性胃、食管炎症,尤其是腐蚀性、坏死性炎症B.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C.上腹部有症状而X线检查阴性或疑有癌变但不能确诊者D.X线发现溃疡或充盈缺损,性质不明E.咽下困难、吞咽疼痛及胸骨后烧灼感疑有“食管性胸痛”

某患者在手术切除的标本做病理检查中,发现子宫肌层及输卵管中有滋养细胞并显著增生成团块状;细胞大小、形态均不一致;有出血及坏死;但绒毛结构完整。应考虑为A.子宫体癌B.卵巢肿瘤C.葡萄胎D.侵蚀性葡萄胎E.绒毛膜癌

男性患者36岁,上腹部周期性疼痛、返酸、暖气,钡剂胃透见胃窦小弯侧有一直径2cm溃疡,边缘整齐,溃疡周围粘膜呈放射状。应诊断为A、胃粘膜糜烂B、胃溃疡病C、溃疡型胃癌D、应激性溃疡E、胃腐蚀性炎症

典型胃溃疡镜下改变常见以下结构:坏死层,炎症层,肉芽组织和瘢痕层。

患者女,30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来诊。查体:腹部膨隆,肝肋下2~3cm,脾肋下4cm,肝、脾区轻压痛,移动性浊音(-)。腹部B型超声和腹部CT均提示肝、脾巨大囊肿。行脾切除及肝囊肿剥离术,术中见脾下极有一囊肿,表面光滑,肝右叶后方有1包块,周围与膈肌、横结肠粘连较重。肝内吸出黄白色胶泥样物约350ml,脾内吸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ml。镜检:囊肿含角质层及生发层结构,并可见原头蚴,内有吸盘及头钩,肝囊肿壁可见钙化,坏死;脾囊肿壁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嗜酸粒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肿周围脾组织萎缩。病理诊断为:肝、脾包虫病。目前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A、手术B、免疫学治疗C、药物治疗D、放射治疗E、核医学治疗

患者男性,55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就诊。体查:上腹部肿块,中等硬度,表现光滑、活动、无压痛。上消化道造影见胃底部4cm圆形充盈缺损,边缘整齐,中间可见"脐样"龛影。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A、手术切除B、放疗+化疗C、生物治疗D、化疗E、免疫治疗

女性,60岁,上腹不适6个月。胃镜示胃体小弯侧胃癌,直径1.5cm。不超过黏膜肌层。治疗首选方法()A、全胃切除及胃周淋巴结清扫B、内镜下病灶手术切除C、胃大部切除术D、化疗+病灶切除E、放疗+病灶切除

女性,65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就诊。上消化道造影见胃底部4cm圆形充盈缺损,边缘整齐,中间可见"脐样"龛影。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A、手术切除B、放疗C、生物治疗D、化疗E、免疫治疗

不属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适应证的是()A、急性胃、食管炎症,尤其是腐蚀性、坏死性炎症B、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病因诊断C、上腹部有症状而X线检查阴性或疑有癌变需要取活检确诊D、X线发现溃疡或充盈缺损,性质不明E、咽下困难、吞咽疼痛及胸骨后烧灼感疑有"食管性胸痛"

男,36岁,上腹部周期性疼痛、反酸、嗳气,钡剂胃透见胃窦小弯侧有一直径2cm溃疡,边缘整齐,溃疡周围黏膜呈放射状。应诊断为()A、胃黏膜糜烂B、胃腐蚀性炎症C、胃溃疡D、溃疡型胃癌E、应激性溃疡

男性患者,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及出血等症状,手术切除胃标本,见一缺损,边缘齐,镜下可见四层结构,坏死层、炎症层、肉芽组织层及疤痕层。应诊为()A、胃溃疡B、胃炎C、胃癌D、溃疡型癌E、萎缩性胃炎

某患者由于盆腔脓肿手术,发现回盲部有一瘘管,切除的结肠肠管黏膜面可见鹅卵石样改变,多个纵行性裂隙存在。镜检示:肠壁全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可见狭长的溃疡,边缘见非干酪性肉芽肿结构(如图),应首先考虑的疾病为()A、肠伤寒B、Crohn病C、肠结核D、细菌性痢疾E、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女性,67岁,返酸、嗳气伴上腹疼痛1年,胃镜检查示小弯侧近贲门处见一直径3cm溃疡,溃疡底部为秽苔覆盖,边缘结节状隆起。活检组织镜下如图所示,正确的诊断是()A、胃黏液腺癌B、胃中分化腺癌C、胃低分化腺癌D、慢性胃溃疡E、胃腺鳞癌

在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中,见子宫肌层及输卵管中有滋养细胞,并呈显著增生呈团块状;细胞大小,形态均不一致;有出血及坏死;但绒毛结构完整。最可能的诊断是( )A、葡萄胎B、子宫内膜癌C、绒毛膜癌D、输卵管癌E、侵蚀性葡萄胎

单选题患者女,30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来诊。查体:腹部膨隆,肝肋下2~3cm,脾肋下4cm,肝、脾区轻压痛,移动性浊音(-)。腹部B型超声和腹部CT均提示肝、脾巨大囊肿。行脾切除及肝囊肿剥离术,术中见脾下极有一囊肿,表面光滑,肝右叶后方有1包块,周围与膈肌、横结肠粘连较重。肝内吸出黄白色胶泥样物约350ml,脾内吸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ml。镜检:囊肿含角质层及生发层结构,并可见原头蚴,内有吸盘及头钩,肝囊肿壁可见钙化,坏死;脾囊肿壁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嗜酸粒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肿周围脾组织萎缩。病理诊断为:肝、脾包虫病。目前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A手术B免疫学治疗C药物治疗D放射治疗E核医学治疗

单选题患者女性,67岁,返酸、嗳气伴上腹疼痛1年,胃镜检查示小弯侧近贲门处见一直径3cm溃疡,溃疡底部为秽苔覆盖,边缘结节状隆起。活检组织镜下如图所示,正确的诊断是()A胃黏液腺癌B胃中分化腺癌C胃低分化腺癌D慢性胃溃疡E胃腺鳞癌

单选题男性患者,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及出血等症状,手术切除胃标本,见一缺损,边缘齐,镜下可见四层结构,坏死层、炎症层、肉芽组织层及疤痕层。应诊为()A胃溃疡B胃炎C胃癌D溃疡型癌E萎缩性胃炎

单选题患者女,30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来诊。查体:腹部膨隆,肝肋下2~3cm,脾肋下4cm,肝、脾区轻压痛,移动性浊音(-)。腹部B型超声和腹部CT均提示肝、脾巨大囊肿。行脾切除及肝囊肿剥离术,术中见脾下极有一囊肿,表面光滑,肝右叶后方有1包块,周围与膈肌、横结肠粘连较重。肝内吸出黄白色胶泥样物约350ml,脾内吸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ml。镜检:囊肿含角质层及生发层结构,并可见原头蚴,内有吸盘及头钩,肝囊肿壁可见钙化,坏死;脾囊肿壁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嗜酸粒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肿周围脾组织萎缩。病理诊断为:肝、脾包虫病。包虫病在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A肺B脑C肝D脾E腹腔

单选题溃疡病病理变化镜下观是(  )。A坏死层+肉芽组织层B坏死层+炎症层C炎症层+疤痕层D肉芽组织层+疤痕层E坏死层+炎症层+肉芽组织层+疤痕层

单选题男性患者36岁,上腹部周期性疼痛、反酸、嗳气,钡剂胃透见胃窦小弯侧有一直径2cm溃疡,边缘整齐,溃疡周围粘膜呈放射状。应诊断为()。A胃腐蚀性炎症B胃粘膜糜烂C胃溃疡病D溃疡型胃癌E应激性溃疡

单选题患者男性,55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就诊。体查:上腹部肿块,中等硬度,表现光滑、活动、无压痛。上消化道造影见胃底部4cm圆形充盈缺损,边缘整齐,中间可见"脐样"龛影。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A手术切除B放疗+化疗C生物治疗D化疗E免疫治疗

单选题在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中,见子宫肌层及输卵管中有滋养细胞,并呈显著增生呈团块状;细胞大小,形态均不一致;有出血及坏死;但绒毛结构完整。最可能的诊断是( )A葡萄胎B子宫内膜癌C绒毛膜癌D输卵管癌E侵蚀性葡萄胎

判断题典型胃溃疡镜下改变常见以下结构:坏死层,炎症层,肉芽组织和瘢痕层。A对B错